我省新政造福1500万老人 市场化服务开启养老新模式
新华报业网讯 公办机构转制、补贴护理床位、市场保险补充、服务公开招标……12日,省民政厅发布《关于深化全省民政事业改革的意见》,其中,养老改革突破以往政策壁垒,开启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新模式,将为全省1500万老人带来福音。
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改企
养老床位民营“唱主角”
最新数据显示,全省民办和护理型养老床位分别已占总床位数的33.8%和23%,机构床位的社会化,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但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床位,仍然“一床难求”。
改革后,公办养老机构将全部陆续转制为企业,政府投资、承担托底服务的公办机构推行公建民营。最终,民营床位要成为养老机构的绝对主体。
“转变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推进医养融合是养老改革的重点,也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省民政厅副厅长戚锡生说,今后不管公办还是民营养老院,床位建设补贴只给护理型床位;医疗机构拿出床位做养老护理型床位,也一视同仁给补贴;护理型床位各地还有运营补贴。
我省已制定详细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今年起,全省统一公办、民营养老机构补助标准;对自建产权和租赁用房的护理型民办养老机构,省财政每张床位将分别补助1万元和5000元;13个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已出台床位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标准,每张床位建设补贴1000元至1万元,运营补贴30元至200元。外资与内资养老机构享有同等优惠政策;养老护理员连续从业两年以上还有补贴。
率先试点的南京上半年公建民营养老床位达7104张,较去年同期增长13%。全省13个设区市和34个县(市区)均已建成百张床位以上的护理型养老院,无锡护理型床位占比全省最高,达59%。
引进社会力量办养老
扶持培育产业“航母”
此次改革意见中出现不少新名词。比如“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失独老人险,这意味着,保险机构也可进军养老产业。
我省率先试点的“安康关爱行动”已有332万老人承保,1.58万人次获赔5000多万元。“其中,近八成老人自掏腰包购买,政府只需为困难老人托底购买。这说明,商业涉老险有市场有需求。”省老龄办主任张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