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争夺战引苏企反思
万科董事长王石曾经说过:“我的成功是别人不再需要我。”用这条标准来衡量,现在的王石是失败的,他一手打造的万科管理团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他。在昨天下午万科召开的2015年度股东大会上,王石一度用了“妥协”二字,并因前期关于“野蛮人”的言论表达歉意。
王石的失误究竟在哪?
王石的“妥协”是在回应宝能系日前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他及另外9名董事这一提问时表达的。王石表示,“万科的管理层包括我在内,为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我们一直在妥协”。显然,王石希望能与宝能及其他股东方面谈判,不要走到股东大会投票那一步。纵观A股历史,这种罢免全体董事的情形也非常罕见。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记者表示,恰恰是因为王石是一个遵守游戏规则的“玩家”。“谁股权多谁有话语权,这是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谁获得的票数符合董事会票数要求谁就有话语权,也是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谁在股东大会上获得的票数符合要求谁就有话语权,这依然是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宋清辉认为,正因如此,股权在上市公司的运营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只可惜万科的管理层手中股权寥寥无几。
以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层还没来得及亮出重组B计划,就被现任第一大股东逼到了死角。在宋清辉看来,和他们的“麻痹大意”不无关系。2015年“股灾”期间,前海人寿在7月初用79.45亿元买入万科5%的股份,随后又在7月末买入5%、8月底买入5.04%。对万科管理层而言,前海人寿最初的扫货、后期的逐步买入及钜盛华买入的行为就应该引起警惕,如果万科能够提前一步将这种危机处理,就不会有今天的尴尬。
同样出现在罢免名单上的万科独董华生在上周末就万科事件发出长文。他指出,“宝万之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演变为“华万之争”,缘于以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层对自己原来赖以生存的生态,即与华润集团的关系处理失当,“万科管理层大模大样惯了,自诩自己是治理结构和文化独特的现代企业,显得既不懂国企的规矩,又没有私企的殷勤。更要命的是,万科把法规中可以或应该预先知会或请示的事项本着‘法无规定皆自主’的精神,统统自己就做主办了。”
华生称,当时万科为了自保并在无具体可靠重组标的情况下火速停牌,没有预告原第一大股东华润,也没有迅速召开董事会通报和决策,这是很大的失误,“最大错误就是其标杆领头人王石,虽然过去曾经对万科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但近些年来在光环照耀下有些自觉不自觉地飘飘然。特别是在这次股权争夺战中,出言轻率,树了许多不应该树的敌,加重了万科的困境。”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表示,王石败于傲慢与偏见,“‘致命的自负’导致今天最困难的局面,在王石眼里什么都不是的姚振华这个蚂蚁,终于逼疯了王石这头大象,让其处处被动,让其不断露出人性中的破绽”。
纷争各方都践踏了什么?
在万科和宝能的股权之争中,华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知名财经评论员王培霖认为,“迄今为止,华润的表现一直非常愚蠢。这种愚蠢导致的后果,先是自己丧失第一大股东地位,而最终则可能会毁了万科”。
在宝万之争的初始阶段,华润一直犹豫不决。据华生透露,万科董事会上,万科管理层陈述:宝能举牌后,最初在万科请求下,华润作了少量增持,但表示只能酌情增持,并且“不反对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第四阶段停牌后,华润却开始“建议万科接受宝能”,此后又重新明确表示“希望重组后仍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最后竟在客观上跟恶意收购者携手,这一“道德”上的反水,让王石措手不及。
可能正因如此,万科设计了引入深圳地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策略。
“万科管理层如此操纵董事会,公然决定谁才能当大股东,内部人控制的色彩非常浓厚,对万科长期以来信奉的价值观和长期以来积累的信誉都是一种挫伤。”王培霖认为,虽然宝能系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正面披露收购目的,令市场无法决策,但他们依然是在按照游戏规则办事。而如果内部人能够轻易控制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使他们变成徒具形式的“橡皮图章”,那么,企业命运就完全依赖于内部人集团的道德自觉,而非治理体系的力量。“固然,万科管理层的职业道德一直以来令人钦敬,但现代经济治理靠的是体系的力量而不能依赖管理层道德的自觉,在万万千千向万科学习的企业面前,万科更需要展现治理体系的力量,而不是践踏这种体系。”
苏企如何避免前车之鉴?
“谁的万科”之争尚未尘埃落定,6月27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夏季达沃斯会场内回应相关媒体提出的万科股权之争一事。他表示,只要有利于深圳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国资委就支持。
不管最后万科成了谁的万科,这场股权纷争都给全国企业上了深刻的一课。对此,不少江苏企业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董事长进步的速度不能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否则,要么董事长被换掉,要么企业被淘汰。看书学习,吸收新思想,成了必修课。”江苏永威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晓君昨在朋友圈分享了她的感悟。她对王石今天的遭遇感到遗憾,但她也认为,“商场上无论多么有才的人,一定要懂得共赢之道”。
更多的企业家开始更加“宝贝”起自己的股权了。杨严去年和一个朋友开了一家网店,以卖女装为主。“我们在淘宝上有自己的品牌,线下也有自己的工厂,并且和韩国设计师合作,发展得非常不错,不过资金一直有问题。”据杨严介绍,近期有人来公司调研后准备投资,提及股权时,“我和合伙人想起了王石的事情,特意去找了专家咨询”。
杨严的未雨绸缪显然是有意义的,据春晓资本投资合伙人何文介绍,想要保证上市的时候创始人还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创始人的股权比例就不能低于40%,稀释之后不要低于30%。否则,很难被认为是实际的控制人。“剩下60%、70%的股份,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因为不同的阶段都需要钱,创业者要根据相应的估值,算一下每个时间点上的股份比例。”
由于我国没有AB股的制度安排,同股必须同权。因此,何文建议,如果有一些创业者的股份比例低于30%,还有一定的补救措施,那就是通过公司章程的形式,保证过半数的董事由创始人选举,从而保证对公司的控制。何文说:“企业家不能遇到什么人就轻易分股份,可以有其他方式,比如企业老员工业务指标达到多少以后,可以用一定价格购买股份,这样既能留人,又能激励人。”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澄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