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也有“身份证” 南京已出具23万张农产品合格证

15.10.2020  16:30

  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产品的名称、数量、产地、生产者等信息一目了然——这是一盒番茄、一袋草莓、一箱鸡蛋自己的“身份证”。从默默无名,到拥有独立“身份证”,南京市场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身影越来越多。

  今年3月,我市开始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62家生产主体参加了合格证试行,并已电子出证23.8万张。我市力争用两年半时间,全市应出具合格证的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全部正常出具合格证。

  江宁区糖糖果蔬种植家庭农场从3月底开始,每一批蔬果上市前都多了一道手续:贴标签。全市第一张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就是从这家农场开具出来走向市场的。小小的标签看似简单,但一扫开却能看到农产品的生产信息。“我们的目标是中高端市场,食品合格证的标签贴上去,不仅能让我们自己加强生产食品安全的意识,包装上也更加上档次,展现出我们的规范化生产、管理,从反馈来看顾客也很乐于接受。”该家庭农场经理白冰洋说道。

  长期以来,上市的农产品大多是“无名氏”,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生产主体的一种自我承诺制度,标志着的时代正式转向了上市农产品“承诺合格”的标识阶段。

  去年底,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工作部署视频会议,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正式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南京市出台《南京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方案》,建立合格证试行主体名录,并将今年1000家生产主体合格证试行任务分解到各区贯彻落实。对率先试行的393家示范生产主体在项目上优先给予政策支持,给每个主体免费发放合格证试行设备或给予1万元的补助。

  “从现阶段来看,合格证制度的推广受到了农业生产主体的欢迎。当下食品安全受到关注,食品合格证能增加买方对食品生产方的信任,是一种品牌化的宣传。“江宁区农业农村局质量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经有超过140家生产主体参与了合格证制度试行,预计半个月后会增加到250家左右。参与的生产主体已经领取了政府免费发放的打印设备和打印材料,“我们正在研究对这些生产主体的补贴方式。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不仅是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生产者的“承诺书”,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名片”,促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能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一方面能倒逼生产者诚信自律和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内部控制,生产出更多安全、合格的农产品,另一方面能让问题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查,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率先推进合格证试行的种植养殖生产者优先提供政策和项目支持,对未实行合格证制度的主体和产品,一律不给予项目支持,一律不准予申报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一律不准予参评各类品牌和奖项。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市市场监管部门对接,建立生产者从产地进入市场时主动出具合格证、市场经营者查验留存、监管部门监管核查的联动机制。(王丽华)

 

来源: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