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江苏将打造2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

05.12.2021  14:21

   十四五”我省将打造2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 ——

   高品质高效益,让建筑“绿”起来

  “十四五”时期,我省绿色建筑建设模式和发展路径将发生较大转变——将从“速度化、规模化”的推进模式转向“高品质、高效益”的发展模式。这是记者12月2日从省住建厅召开的“加快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推进建筑领域碳达峰”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

  江苏绿色建筑规模全国最大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碳排放大省,去年建筑领域碳排放量约1.2亿吨,占全省比重的16.7%。“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江苏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为人民群众建设更加健康宜居生活家园的重要抓手。”省住建厅副厅长刘大威介绍。

  “十三五”期间,我省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城区规划建设标准》等一系列地方标准,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省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由53%提升至98%,累计建成绿色建筑超8亿平方米,绿色建筑规模全国最大,标识项目数量、面积全国最多。18个项目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数量居全国前列。新设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19个,区域内建成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约3000万平方米,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超过80%。

  全省建筑节能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从65%提升到75%。全省新增节能建筑8.6亿平方米,节能建筑累计达到23亿平方米,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63.3%,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3.7亿平方米,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占新建建筑比例由30%提升至47.1%。我省还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409万平方米。全省建筑节能新增节能量3183万吨标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75万吨。

  做到“三提升、三优化、三推广

  “十四五”时期,我省如何“高品质、高效益”地发展绿色建筑?“将从提升新建建筑绿色性能、改善既有建筑绿色品质、扩大示范工作综合效益、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创新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重点推进。”刘大威说。

  新建建筑将做到“三个提升”。提升百姓感知度,全面推动人员密集场所空气监测、公告制度和住宅新风系统应用,提高建筑健康性能与适老化水平;提升节能标准,规模化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积极开展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示范;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水平,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技术,鼓励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有效实现建筑能源替代。

  既有建筑做到“三个优化”。优化建筑低碳发展体系,研究制定适合省情的建筑节能发展路线和实施计划;优化建筑能效提升机制,分类制定公共建筑用能限额,联合地方共同推动基于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的用能管理机制建设;优化绿色运营管理制度,建立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运行数据上报制度,加强建筑能耗监管平台更新维护。

  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做好“三个推广”。推广标准化技术应用,逐步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的建筑产品供应体系;推广装配式建造,大力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推进装配化装修,要求政府投资的项目积极采用装配化装修技术,鼓励商品住宅应用装配化装修技术。

  一组数据勾勒我省“十四五”绿色建筑图景:打造一批品质优良、性能突出、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总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推动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面积达到3000万平方米;新建超低能耗建筑总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替代建筑常规能源比例达到8%;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装配化装修建筑占同期新开工成品住房面积比例达到30%。

  完善建筑全寿命期管理体系

  “建筑物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关键是看在建筑物的运营阶段是否能真正减少资源消耗。”省住建厅绿色建筑与科技处副处长王乐说。目前,我省逐步构建管理上覆盖方案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建造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技术上贯穿规划方案、设计、施工、检测评价全过程的绿色建筑长效监管机制。省住建厅正积极引导物业管理企业开展绿色物业管理,不断提升绿色建筑智慧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监测和评估制度,开展绿色建筑运行评估,加强建筑能效测评工作。

  落实“双碳”目标,做好建筑的拆除和处置十分重要。“我们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今年省住建厅出台的《关于推进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县以上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覆盖。”王乐说。记者了解到,目前,常州市武进区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化示范项目,可年处理160万吨建筑垃圾,运用建筑垃圾制成的再生砖石骨料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价格比传统产品市场价低15%左右,建筑垃圾综合转化率可达95%。(记者 白 雪)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