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万件老档案今起向社会开放 市民凭身份证就能查询

09.06.2015  15:21

今起,市档案馆73180件老档案将与市民见面。 本报记者 吴彬摄

龙虎网讯 今天是6月9日,国际档案日,南京市档案馆向社会新开放了73180件档案,这批开放档案目录已在“中国南京·南京市档案局”网站公布。这是今年3月以来市档案馆第二次向社会开放档案,市民凭身份证可查询信息。

据悉,此次开放档案涉及市人大机关、市政协机关、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等有关工作部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有关群团组织,中山陵园管理局、市纺织品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共67个全宗、73180件档案,时间跨度为1977年—1982年。主要内容为机构设置调整、人员任免、工作计划、总结表彰先进、工作会议、群团组织活动交流材料及企事业单位有关生产任务计划、统计报表等。

今年国际档案日活动主题是“档案——与你相伴”。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向社会及市民提供档案资源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南京市档案条例》等有关规定,市档案馆向社会开放这批档案。

》档案里的故事档案里的故事

南京的市树︑市花是怎么确定的︖改革开放后︐我市举办的首场集体婚礼是怎样的︖金陵饭店建设是如何选址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三大件﹄当时紧俏到什么地步︖今天向社会公开的档案︐披露了不少南京往事︒

33年前选择梅花为市花争议较大

改革开放初期,国门打开,思想解放。国内不少城市纷纷推选出了代表城市形象的市树、市花,作为城市名片和形象代言人。南京也不例外,在市民强烈要求下,市树、市花命名提上了议事日程。

1982年,市人大常委会为命名市树、市花召开专门会议。会前,市人大举行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工、青、妇、文联、文物、高校、街道基层等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汇总归纳起来有三条:一是有代表性,成为城市标志象征;二是适应性,经过长期栽培,适应本土种植;三是群众性,为广大市民所喜爱。

从档案记录情况看,对市树雪松争议较小,理由是雪松虽为国外引进树种,但已有60多年种植历史,实践证明很适宜在本市生长。在城市绿化中南京也是用雪松较多的,并已成为全国繁育雪松的基地,而且雪松挺拔雄伟,深受大众喜爱,命名雪松为市树是恰当的。但对于市花争议较大,不赞成梅花的理由主要是不够普及,只有梅园新村、中山陵梅花山等处种植较多。同时,相对于菊花、月季、紫薇、海棠、兰花等其他花种,梅花的最大缺点是繁育难,栽种也较困难。不过,虽有争议,多数人还是赞成梅花为市花。1982年4月19日,“关于雪松为市树、梅花为市花的决定”最终获得通过。

金陵饭店选址方案有4个,每间客房造价4万美元

金陵饭店不仅是南京城市的标志,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代表。当时为什么选在新街口建金陵饭店,建饭店又花了多少钱?

档案披露,金陵饭店最初选择了4个地址,分别是莫愁湖、玄武湖、中山门、新街口。经过地质勘探发现,莫愁湖、玄武湖周边地质条件差,不适合建高层建筑;中山门外当时地理位置较偏,而新街口地质条件最好,是五台山阶梯延伸,平均岩层深度超过20米,在这里盖高楼工期短、还节约建设成本。此外,新街口地处市中心,符合国际建五星级宾馆选址要求,可以借助盖楼机遇,对旧城区进行改造,一举两得。

选址确定后,另一个问题又来了,采用什么样的造型设计?当时委托了国内外多家著名设计事务所或设计院,提出了多套设计方案,低楼方案是25层,楼高77米;中楼方案28层,楼高86米;高楼方案37层,楼高108米。其中,低楼方案造价最高,每间客房造价6.1万美元;中楼方案次之,每间客房造价4.8万美元;高楼方案最少,每间客房造价4万美元。最终选择了造价最低的高楼方案,也就是现在矗立在新街口的金陵饭店。

1980年3月17日,金陵饭店正式破土开工。饭店有一座37层主楼、一座3层的辅楼,另外有3层面积为4500平方米的停车库和一个游泳池,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主楼高108米,每层有24间客房,全楼共804间计1500个床位,包括总统套房以及顶层璇宫。工程采用贷款形式,贷款总额3400万美元和人民币232万元。为了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饭店设计为可应对8级地震。

1983年10月4日,历经3年多时间,当时有“中国第一高层建筑”之称的金陵饭店在南京正式开业。

三大件”紧俏,六七十人才有一张自行车券

1980年12月,市政府专门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俗称“三大件”)的市场供应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三大件”是多么紧俏。

在计划经济年代,“三大件”都是凭票供应,也就是自行车券、缝纫机券、手表券,想买“三大件”不但要有钱,还要有这些券。当时这些物品紧俏到什么程度,现在人难以想象。1980年,江苏省分配给南京市的计划是:自行车45250辆,缝纫机29200台,手表175000只,其中钟山表160000只。按照当时我市主城区户籍人口计算,相当于60—70人一张自行车券,120—139人一张缝纫机券。只有手表情况好一些,因为有位于中山陵的南京手表厂生产钟山表,供应情况为15—20人一张券。

当时,最吃香的品牌,自行车是上海凤凰、永久,天津飞鸽;缝纫机是上海蜜蜂、蝴蝶;手表是上海、钟山等。此后,随着我市先后建设了南京缝纫机总厂、南京自行车厂,“三大件”供应紧俏局面才逐步得到缓解。

参加集体婚礼 新人增加3天婚假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倡导文明新风,1981年12月24日,我市隆重举办了首场254对新人参加的集体婚礼,当时的团市委负责人、后来的文化部长孙家正是主婚人。

这场30多年前举办的婚礼,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很遥远。当时,职工休息是每周休一天,不是现在双休日。年轻人结婚,婚假也比现在短,一种是晚婚,男26岁,女24岁,一对新人可以休5天婚假;第二种非晚婚,新人只能休3天。为了鼓励年轻人移风易俗,凡参加这场集体婚礼的男女青年,晚婚和非晚婚的均增加3天婚假,这样最长可以休8天,最短可以休6天。

与现在不同,当时是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需要凭票购买婚宴菜肴、香烟、名酒。经过有关部门特批,每对新人参加集体婚礼后,凭票可以额外购买4条甲级香烟、6瓶优质白酒。市民政局、市计划生育办公室还向参加集体婚礼的夫妇赠送纪念品,市体育馆免费提供婚礼场所。

记者查询档案发现,1981年12月25日出版的《南京日报》,在一版显要位置,图文并茂刊登了当时盛况。这场集体婚礼在市体育馆(现在中山东路全民健身中心)举行,254对新人及亲属共上千人参加,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负责人出席,团市委负责人孙家正主婚。这场婚礼经过媒体报道后,成为当时市民街谈巷议的话题。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刘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