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清明期间近10万人赴雨花台等地祭扫

05.04.2016  19:52

  本报讯(通讯员 张洪 殷晓彤 胡耀 记者 李子俊) 青山埋忠骨、鲜花祭英灵。清明小长假,近10万名社会各界人士,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和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地,追忆革命先辈和英烈,让心灵接受一场“红色洗礼”。

  “孙津川烈士是我的大伯,他曾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1928年牺牲在雨花台。”80岁的孙津川烈士侄女孙以智,4月2日一大清早就冒雨赶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大伯的遗像前献上了一束花。

  “大伯被捕后,中秋节那天,我奶奶带着月饼去探监。严刑之下从未掉泪的大伯泪水夺眶而出。奶奶拿出大伯爱吃的梨,递给他。大伯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递给奶奶,暗示母子从此分离,表达了慷慨赴难的决心。”讲到这里,孙以智也流泪了,“大伯在我心里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了宣传他的事迹,1980年时,我就担任了雨花台实验小学校外辅导员,向孩子们讲述大伯和其他雨花英烈的故事,一讲就是30多年。

  74岁的陶和寿从合肥专程赶到雨花台,为父亲陶家齐烈士祭扫。“父亲有5个儿女,每年清明节,我们5家都要派代表过来,先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献花,再到位于江宁湖熟父亲的墓前祭拜。今年,整个家族一共来了12个人,分别从上海、广州、南京、安徽等地赶过来。”他说,父亲是江宁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湖熟地区情报组组长,后任抗日民主政府江宁县赤山区区长。

  “1943年中秋节,父亲带着几名队员路过林家庄,正好那天是我过周岁,就在家中留宿一夜。不料,被当地的叛徒发现了,当晚父母双双被捕。日军还放火烧了我们家,我差点葬身火海,幸好被人救了出来。”陶和寿说,2010年开始,他重走父亲当年的“革命之路”,先后奔赴福州、句容、上海、安徽等多地,走了50多个村庄,找到父亲当年的战友、乡亲等,寻访与父亲相关的史料。“我的一个表嫂亲眼目睹了我父母被害的经过。”陶和寿说,“当年日军抓了我的父母游街示众,母亲挂念着襁褓中的我,边走边喊我的乳名‘小圆子’,敌人一刀就砍下了母亲的头。当问父亲有什么话要交代时,父亲朝日本鬼子啐了一口痰,然后也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了。

  雨花外国语小学五(2)班的30多名同学,在学校的组织下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献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作为雨花英烈近亲属口述史的征集志愿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张梓晗,也特意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搜集资料,了解烈士生平。

  记者了解到,清明小长假3天,仅雨花台烈士陵园就接待参观者8万人次,此外,梅园新村纪念馆接待7800人次,渡江胜利纪念馆接待4400人次,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也接待了数千名参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