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帮扶中认下一堆“穷亲戚”

27.10.2015  08:31

  “我找丁姐,请她帮忙给孩子上户口。”“我找丁姐,隔壁房子建到我家地上了。”“丁姐不在?你把这篮子鸡蛋给她”……这个“丁姐”,就是80后的宿迁市公安局卓圩派出所的副所长,10年前警校毕业后,老家在云南楚雄的她被分配到这儿成为一名社区民警,从此与百姓结缘。在家人支持下,10年间丁一自掏腰包近10万,帮扶36户困难家庭,照顾7名孤寡老人,结对资助8名贫困儿童,认下一大帮“亲戚”。她曾荣获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宿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1刚到社区,丁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白天没人就晚上来,了解家里情况,发放联系卡,让有事及时找她。走访时,丁一设置了为民服务流动警务点,开通飞信、QQ等方式,密切与居民们联系,宣传法律知识、发布警方提示,认真倾听意见改进。一次警民恳谈会上,有村民提出农村小路上巡逻车去得少,没那么多安全感。第二天晚上,丁一就带着联防队员,巡逻到了每个村民小组。

  “十字管控法、四色管理法都是丁一摸索出来的。”卓圩派出所所长朱建文说,丁一将住户和经营场所定位,反映在自制图表,就像十字坐标那样,精确、清晰。每个经营场所,不仅记录法人信息,还附有门店照片,并根据经营性质分为四种颜色,非常方便,这都是她一户一户跑出来的。

  22011年底,社区保安石勇的父亲不幸溺水身亡,而在此之前,母亲离家出走,只剩下两个多病的老人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丁一隔三差五往石家跑,忙里忙外,比在自己家还勤快。2012年春节,新婚的丁一没回云南娘家过年,也没到婆家,而是跟丈夫拎着年货来到石家,让这个贫寒之家过了一个暖融融的春节。

  徐凯是个残疾少年,父母外出工作后,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脾气也越来越古怪。丁一就经常到家里陪他。“跟我聊天,给我买玩具,教我认字,还经常帮我做腿部按摩。残疾鉴定也是丁姐带我去做的,申请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徐凯认真地说,“丁姐就是我的亲人!

  桂云是丁一认下的小姐妹,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丁一资助的,后来考上大学,丁一再次慷慨解囊。桂云读大学期间,她的爸爸脑后生了肿瘤做手术,都是丁一亲手操办和照顾的。

  最让这对父女惊喜的是,桂云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丁一主动向局里汇报,在局领导支持下,桂云到分局做了一名文员。

  3“你来啦,丁姐!没把宝宝带来啊……”槽坊社区的罗凤英老人将近90岁了,但她老远就认出了丁一,就像见到亲生闺女一样高兴。社区的男女老少,都爱管30岁出头的丁一喊“丁姐”,他们觉得喊丁姐特别亲。

  这次,丁一听说老人身体不舒服,特地赶来的,要带她去医院。“你哪次来都大包小包,我不要你花钱了。”罗凤英老人不愿让“丁姐”破费,说自己已经全好了。

  “老人家就剩一个孙子,常常不在家,我这几天要找他谈谈。”丁一告诉记者,在她服务的社区里,还有许多像罗凤英这样的老人,她一有空就勤走动,找他们说说话,看家里缺什么也捎点过来。

  勤走动,让丁一成了社区里老人们共同的“贴心小棉袄”。已是耄耋之年的卓大妈,原本与儿子相依为命,哪想前两年儿子因病去世,老人悲痛欲绝,生活孤苦无依。丁一就常陪老人聊天、帮着干家务,农忙季节还会同村民一起帮她收割庄稼。有了丁一,卓大妈生活又有了色彩,她常常大声告诉别人,自己又多了个好闺女。

  这些年,丁一帮扶了36户困难家庭,照顾着7名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成了她们共同的闺女。

  □本报特约记者苏宫新本报记者李海明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