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万名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再培训全面启动

28.03.2015  10:52

  3月25日下午,江苏省健身秧歌项目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班在淮安市正式开班,来自全省各地晨晚练点、协会等的100名一线指导员参加了培训。这次培训的举办标志着2015年万名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培训工作全面启动。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再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与服务能力,是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内容。2015年,省体育局将按照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推动一线指导员技能再培训工作实现五大突破:


  首次将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培训范畴。今年省体育局将与省残联合作,共同培养2100名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具体办法是在广场舞、健身秧歌、太极拳等项目的培训中增加与残疾人相关的课程,学员通过结业考核后,不仅可获得省体育局颁发的合格证书,同时也可获得省残联颁发的认可证书,具备为残疾人提供健身指导的基本知识和素质。


  探索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今年起,省体育局网站将开设科学健身原理与方法、健身气功、排舞的网络视频专项教学课程,学员可凭指导员证书号自行登录提前学习,然后在实践阶段集中练习、考核。这种培训方式突破了以往指导员培训的时间空间限制,扩大了培训面,降低了培训成本。


  向社团购买服务份额显著增大。2014年,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培训中向社团购买的培训共计7个项目9期850人,2015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1个项目37期3150人,接近总培训规模的三分之一,在购买项目数量和培训人数方面都有大幅增长。


  再培训项目的类别与数量双增长。与2014年相比,今年的培训项目在类别和数量上都有增加,类别增至五大类:一是广场舞、太极拳、健步走等深受群众喜爱、参与人数多的项目培训,二是健身瑜伽、气排球等一定群众基础、有待推广普及的项目培训力度,三是富有江苏特色的石锁、农民健身操、镇江快乐健身操等地方项目,增加了踢毽、跳绳、龙舟等适合青少年参与的校园体育项目和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基础深厚的奥运项目培训。培训项目总数从2014年的22个增加到29个。


  建立指导员再培训基地培养模式。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培训基地是经省体育局认定、符合再培训工作要求、有能力承接再培训工作的实体单位。再培训基地培养模式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保证培训质量。今年省体育局将切实加强对所属再培训基地的业务指导,真正把这些基地打造成指导员再培训工作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