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拐杖见证中斯共度时艰

05.02.2015  04:22

  【环球时报赴斯里兰卡特派记者谷棣】在斯里兰卡科伦坡7区,有一条以“森那纳亚克”家族命名的道路,这个家族出过这个南印度洋岛国1948年独立后的首任和第二任总理,还有与新中国在1952年签订《米胶协定》的工贸部长R.G森那纳亚克。大米换橡胶支援了中国的抗美援朝,也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3日,恰逢斯里兰卡纪念独立67年的前一天,《环球时报》记者组拜访了森那纳亚克的儿媳和孙子,重温这段见证中斯友谊的历史。

  1952年12月18日,中国与当时并没有建交的斯里兰卡(那时称锡兰)政府签订《米胶协定》,即中国用大米换对方的橡胶。《米胶协定》开创了新中国同尚未建交且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签订政府贸易协定的先河。一见到《环球时报》记者,斯里兰卡前工贸部长森那纳亚克的孙子、身穿白色短袖衬衣的查图克就热情地打招呼。森那纳亚克1970年去世,30岁的查图克虽然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但谈起爷爷与中国的交往却津津乐道。查图克说,在北京签订《米胶协定》期间,爷爷的拐杖在饭店遗失,周恩来总理闻之此事后送给森那纳亚克一根紫檀拐杖。这根中国风格的拐杖和森那纳亚克生前用过的一根斯里兰卡拐杖被挂在客厅沙发对面的墙上,常常令到访者感到好奇。查图克从墙上取下紫檀拐杖,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这段见证中斯传统友谊的佳话。记者从查图克手中接过拐杖,发现上面还刻着“百寿”书法(100个书法“寿”字),足见当年周总理挑选这一礼物时的精心。查图克的妈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森那纳亚克十分喜欢周总理送的这根拐杖,回国后没舍得用,让妻子挂在墙上。

  橡胶出口是斯里兰卡的经济支柱之一,据查图克的妈妈讲,上世纪50年代初,刚从殖民统治中获得独立的斯里兰卡面临欧美打压,橡胶价格暴跌,加上遭遇大旱灾、粮食歉收,国家经济深陷困境。而中国正处于抗美援朝时期,橡胶是西方对华禁运的战略物资。为了能实现大米换橡胶,解决各自的困难,她的公公、工贸部长R.G森那纳亚克力排众议,他当时说:“我一贯认为,意识形态不应成为两国贸易的障碍,如果这种贸易符合双方利益。特别是中国,这个和我们同在亚洲的国家几个世纪来首次有了统一和连贯的政府,必将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成员。忽略中国拥有五亿人口的国家是不现实的。

  一晃60多年过去,中国已是13亿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结束内战的斯里兰卡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印度洋珍珠”,两国的经贸合作不再是简单的“大米换橡胶”。中国驻斯使馆官员每年都会来看望森那纳亚克的家人。2013年10月,森那纳亚克家族成员代表团还应邀访问中国,查图克陪着妈妈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查图克去过印度4次,他觉得印度这些年的发展无法与中国相比。

  原标题:一根拐杖见证中斯共度时艰

  稿源:环球网

  作者:谷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