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金融支持“路线图”日渐清晰

13.05.2017  02:23

  日前,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撰写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支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中国现在主导的全球化,首次将处于边缘、附属和“被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共享全球化收益。这一体现中国智慧的全球化思路,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中国金融机构在其中必须、也正在起到雪中送炭的关键作用。

  构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报告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集中于支付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开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企业“走出去”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来看,需从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促进金融监管合作两个方向奠定基础。

  “构建最基础的支付和清算体系、满足国际贸易结算需求、为离岸证券交易提供资金支付便利,能够提升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比例。”报告强调,在这三点上,目前虽然还未完全构建起来,但经过央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各个层面机构的努力,已取得不少成就。

  例如,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和清算体系加速建立。截至2016年8月20日,我国已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央行签署了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定,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央行签订了边贸本币结算协定。截至2016年6月30日,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已拓展到20个,其中7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另外,在“一带一路”沿线金融监管合作方面,央行积极参与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及其下设工作组的工作,继续在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机制下加强区域经济金融检测,不断完善危机管理和处置框架。截至2016年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9个境外反洗钱机构正式签署金融情报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银监会已与28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合作换文。

   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

  “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资金融通对“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关键项目落地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然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融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时间长、回报率低等特点,需要长期、大额、稳定和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基于这种情况,开发性金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或国际金融机构展开跨境金融合作,搭建国际平台,以满足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和金融服务需求。此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主要分为三类: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政策性银行和专项投资基金。

  政策性银行通过平台搭建和加强政策沟通来促进金融合作。报告指出,目前来看,在平台搭建方面,国开行已发起设立上合组织银联体、中国—东盟国家银联体、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等多边金融合作机制,与成员行开展多双边机制框架下的务实合作,并与全球98个区域、次区域金融机构及合作国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进出口银行通过设立基金,利用银团贷款、联合融资、股权参与、人员交流等多种方式,整合资源、借鉴经验。在政策沟通方面,国开行围绕国家外交重点和对外合作布局,推动战略意义重大、前期条件成熟、工作基础扎实的合作项目列入高访成果,配合多双边政府间合作机制建设。自2013年以来,国开行积极配合高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方签署140余项协议,涉及融资金额1300多亿美元。

  商业银行加快“走出去”步伐

  为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资企业“走出去”,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推进全球网络布局和渠道建设,在沿线国家或地区增设了大量分支机构。截至2016年末,约22家中资银行开设了1353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级机构达229家;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共9家中资银行在26个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分支机构,比2015年增加了3家分支机构,银行“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在加快开设分支机构、优化海外机构布局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创新服务、制度和管理机制,拓展业务范围和低成本资金来源,例如跨境信贷业务、跨境投行业务等。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较大,沿线国家的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中资银行可以拓展内保外贷、跨境担保、银团贷款等业务,满足中资企业在海外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报告指出。

  另外,随着“一带一路”推进,跨境并购交易也随之增加,由于并购融资风险低、且能够派生银行存款,商业银行可积极介入,拓展包括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过桥融资、杠杆融资、并购咨询、财务顾问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业务,支持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融合。

  形成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而其中的27个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8.3%,对于这些国家,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是第一要旨。

  如何让金融赋能更多群体,释放创造和生产潜力,获得包容性增长,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有可资借鉴和复制的模式,也有足够强大、可供输出的技术能力。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进行推广,可以带动这些地区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利。

  比如,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中国金融科技已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出海模式,蚂蚁金服通过输出安全风控、数据分析等移动支付基础技术,先后与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的合作伙伴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当地版支付宝。在合作后,印度版支付宝Paytm用户跃升至2.2亿,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

  “中国已然领先世界的移动支付技术,给这些金融欠发达的国家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李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