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维护全球市场稳定

28.11.2017  00:09

  “全球油气贸易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 23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以下简称“大会”,英文缩写“CIOGTC”)上,诸多与会业内人士从不同角度强调这一观点。而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维护全球市场稳定,则成为与会人士一致的呼声。

  据了解,大会由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商务部外贸发展局主办,主题为“改革、创新与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油气贸易合作”。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知名石油公司、贸易和航运企业、金融和资讯机构以及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近300人参会。

  “2005年至2015年,亚太、非洲、中东的石油消费平均每年递增2.8%、2.9%和3.6%,均高于全球年增1.2%的平均水平,天然气消费增速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辉表示,“亚太已经超过欧美成为最大的油气消费中心。

  亚太在世界油气消费中的地位上升,与中国油气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资本能源有限公司总裁贾斯特斯·范德·斯普益认为,中国是富有活力的经济体,对原油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是世界能源格局里非常重要的一环。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李辉表示,全球石油贸易的重心正在从原油转向成品油。他强调,在重心东移、中国成为“战略买家”的同时,国家石油安全问题也由过去单纯关注原油供给,转向原油成品油的整体供给。

  除此之外,2017年国际油价整体震荡上行、美国页岩油气供给增加、OPEC减产、亚太地区石油需求扩大,已悄然对世界石油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美国页岩油革命的成功,大幅降低了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同时令美国石油产品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国际能源署署长高级顾问杨雷说,在不同的油价行情之下,页岩油的产量会有明显的变化,从而对原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伴随着国际油气消费重心“东移”,中国企业的国际参与度不断加深,活力也不断增强。这背后,一系列创新政策举措,无疑是最重要的动因。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大会上指出。他表示,按照中央部署,商务部积极推进原油进口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富有活力的原油进口经营体制。目前,已有17家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企业获得了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中国民营企业开始成为国际石油贸易领域活跃而重要的参与力量。

  商务部不久前公布,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14242万吨。这是近年来商务部确定的允许量首次超过1亿吨,同比上涨近62%。

  由东明石化集团等16家公司联合设立的山东炼化能源公司,则是受益政策创新的企业之一。“2015年起,东明石化税收金额大幅提高,公司财务费用逐步缩减、销售收入接连历创新高。”山东炼化能源公司总经理、东明石化集团副总裁张留成说,“目前山东炼化已经形成了新加坡、香港两个贸易与金融中心,正在组建伦敦、休斯顿公司,在美洲、非洲、中东、中亚等地方建立自己的贸易分支机构。

  上海期交所原油期货上市一事,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前来参会的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姜岩表示,“原油期货的各项上市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他同时透露,除原油期货外,上期所还在与国家相关部委和各大石油公司研究成品油和天然气期货合约。

  姜岩强调,建设国际化的原油期货市场,打通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境外投资者和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市场的通道,有利于各国在公开透明的规则下推进能源领域合作,有利于推进石油生产国、消费国之间建立互惠双赢的新型贸易关系。

  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7%,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8%。

  “目前我国冬季天然气供应中,有39%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盟、南亚等国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田景惠介绍。他说,中亚天然气沿着西气东输管线一路南下,已为我国中东部及南部地区的千家万户送去温暖。

  “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合作,有利于带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资源开发与能源建设,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局长孙成海强调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和投资不振、地缘政治严峻复杂的态势下,各方应加强沟通和协调,拓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市场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