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开启中捷经贸合作新局面
捷克地处欧洲中心,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近年来,中捷两国秉持互利共赢原则,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日前,中国驻捷克使馆商务参赞王劲松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中捷两国都处在经济换挡提速、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阶段,双方经贸合作互补性强、空间广、潜力大,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下,双方经贸合作必将出现新的增长点,互利共赢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王劲松表示,中捷经贸合作开启新局面表现出四个特点:一是两国互信达到新高度。中捷两国关系已提升到战略层面,捷克总统泽曼高度赞赏“一带一路”建设,认为这是深化两国合作的重要机遇,双方决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推动双边合作。泽曼总统将率领由6位部长和众多企业家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捷总理、两院议长等其他政要也多次公开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继与中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后,又率先与中国编制双边合作规划,实现了“一带一路”建设与欧洲国家战略对接与全方位合作的突破。
二是两国合作热情高涨。在“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下,双方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各层次交流合作蓬勃开展。2016年建立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形成常态化的政府间战略对话机制。双方签署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工业园区、民航、金融监管等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为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双方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布尔诺国际机械工业展等重点展会,互相以主宾国形式举办经贸交流活动,打造产业界交流合作平台。民间交往活跃。双方民间机构连续4年在布拉格举办中国投资论坛,捷总统、总理、两院议长等政要先后出席,两国企业界代表面对面探讨合作。
三是两国合作全面开花。中捷贸易总额连续两年超过110亿美元,占到我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总额的近20%,机械、电子及高科技产品所占份额逐渐增大。中国成为捷第三大贸易国,捷克成为中国在中东欧的第二大贸易国。双向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捷克对华投资总量达到1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斯柯达、捷信等捷克知名企业最主要的海外市场,分别占其全球销售额的41%和28%。中国对捷投资从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呈爆发式增长,2013年底累计不足3亿美元,到2016年底已猛增至27亿美元,为捷当地创造近5000个就业岗位。2016年当年新增投资11亿美元,同比增长130%。除了汽车、机械、家电、化工等传统制造业,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探索扩大对捷通用航空、新能源、高铁、电子商务、旅游、科技服务等领域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四是两国合作呈现新亮点。传统行业合作焕发活力。陕鼓动力、大连橡塑、重庆轻纺等企业通过并购、收购优秀的捷同行企业,整合双方技术、信息、市场等各类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绿地投资逐渐增多。长虹、海信、上汽延锋、江苏亚普、京西重工、宁波继峰等企业开展绿地投资,在捷建立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高科技领域投资稳步增长。华为公司利用其创新的解决方案及丰富的商用部署,在捷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金融合作成为热点。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设立布拉格分行。捷克政府积极参与筹建中国—中东欧基金。这大大促进了资金双向融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