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国驻沪总领事等汇聚苏州共商“一带一路”
寻找利益共同体的最佳融合点
新华报业网讯 由省外办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交流会19日在苏州结束。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与亚洲发展前景,13国驻沪总领事及官员与37位江苏企业家和60多位省、市、县外办负责人对话交流,寻找利益共同体的最佳融合点。
向西开放,江苏已有收获
“一带一路”从提出到现在已进入了务实阶段,并有了早期的收获,比如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连云港中哈物流园区、“苏满欧”货运班列等等,外交部参赞高振廷在江苏调研“一带一路”实施情况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据省外办副主任黄锡强介绍,江苏企业在扩大向东开放的同时,主动向西拓展,在东盟、在西亚等地区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江苏亚特投资控股集团,早在2006年就去了印尼,开采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看到巴厘岛火热的旅游经济,该集团投资开发了龙目县玛温海滩和林贾尼火山项目。集团董事长毛林中说,龙目县距巴厘岛坐快艇大概50分钟,人更少,森林更多,现在已有不少中国青年人去那里旅游。“印尼旅游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一带一路’上升到国家层面后,我们得到的支持更多了,比如,融资相对容易了。”
印尼驻沪总领事艾克西的话也印证了毛林中的判断。他说,印尼有600亿美元投资规划,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投资机遇。巴基斯坦驻沪代总领事法哈特·艾莎说,巴基斯坦有棉花、大米等农业资源,也有能源管道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欢迎江苏企业去投资开发,也希望能复制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以园区为圆点,带动全面合作
以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创办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另一种成功合作的范本。2008年,由红豆集团牵头,5家中柬企业共同开发建设了西港特区,目前已有包括工业、服务业在内的81家企业入驻,已成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此前,江苏还以省政府的名义举办了西港特区投资推介会。
西港特区董事长陈坚刚说,西港特区的定位已不单单是一个经济园区,还将成为柬埔寨的新经济中心、东南亚物流中心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培训交流中心。“我们计划建立占地2.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学,让这里成为职业技术人才输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以友城为节点,推动多层次交流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将江苏与沿线国家联系起来。马来西亚驻沪总领事陈扬泰用流利的汉语说,历史上我们得益于丝绸之路,现在“一带一路”的实施也蕴藏了巨大商机。
古老的马六甲与古老的南京结为友好城市。据省外办主任费少云介绍,我省在省和市层面与沿线国家建立63对友好城市,结成74对友好交流关系。以友好城市为节点,推动经济、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取得务实和高效的成果。
保加利亚驻沪总领事白爱琳认为,保加利亚处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农业和基础设施有巨大的投资机会。匈牙利驻沪总领事乐文特用流利的汉语动员江苏企业去匈牙利,因为匈牙利不仅向东开放,期待扩大与中国的合作,还是进入欧洲的门户。南通外侨办副主任潘强,利用茶歇时间盯住捷克驻沪总领事理查德·卡尔帕奇,请他动员捷克的汽车企业投资南通。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不仅着眼于给曾经辉煌的合作交往历史注入新的活力,也顺应了中国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现实需求。作为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省份,江苏在实现这个构想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新的辉煌。本报记者张会清
原标题: 13国驻沪总领事等汇聚苏州共商“一带一路”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