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震区“全能”村支书的记事本

17.04.2015  22:27

  中新社芦山4月17日电题:一位震区“全能”村支书的记事本

  中新社记者张子扬

  4月的芦山依然雨水不断,山里的天空飘着一层厚厚的乌云,但无论气候如何变换,依然挡不住村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一座座新建的房屋整齐别致,一条直通县城的柏油马路上,记录着他们两年间里付出的努力。

  不到7时,担任芦山县清仁乡大同村村支书的袁超已坐在办公室,一本厚厚的记事本中,密密麻麻记录着当天要办的“大事”,谁家出现了邻里纠纷,谁家的猪丢了,施工方非法占用了村民的土地,都是他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让袁超近日最“忧虑”的是如何规划好灾区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的土地流转后怎么发展,老百姓如何快速致富……

  “这些小事解决不好,会出现大问题!”身材瘦小的袁超,用右手指比划出一个问号。

  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芦山的7级地震,大同村共有20多人受伤,尽管性命都保住了,但多数房屋严重损毁。

  他至今记得,灾民绝望的眼神,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我家的房子也全塌了,但能有什么办法,你是父母官,哭也没用,只能带头一点一点解决问题。

  那时候,只有初中文化的袁超一有空就盯着电视机,等待着国家的重建方案。“我必须明白政府有哪些规划,灾区重建要讲科学,还按过去那一套土办法行不通!

  白天,他挨家挨户了解受灾情况,夜里,他要向乡里写报告,村里的吃饭、睡觉、就医问题都让他一刻无法安心。

  “乡亲们着急啊,你跟他们讲大道理听不懂,只能一家家安抚,告诉他们,国家不会不管你们。”说着说着,他的眼圈湿润了。“一些人看到地震后的场景,觉得生活无望,地里的庄稼一天天荒了,那都是农民的血汗啊……

  乡里的一位官员说,老袁这两年过得很不容易。有些村民不理解土地流转政策有哪些好处,往往他去做工作,总会碰“一鼻子灰”。

  “他们的思想太保守,总怕把土地承包给别人,自己拿不到钱。可政策明明白白写着,以现有承包台账、合同、证书为依据,确认承包地归属,属于你的东西,一分钱都少不了。

  可村里的人并不知道,患有食管癌的袁超在那段时间先后做了三次手术,每天大把大把吃药。

  妻子心疼他,叫他不要劳累过度,可他会黑着脸喊一嗓子,“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这都是村里的大事!”妻子委屈地哭了。

  其实老袁心里很明白,自己每天的工作状态,身体迟早还会出问题。可他知道村支书身上的责任有多大,村民都在眼巴巴看着,把他当成了“靠山”。

  “有人说你这个村支书就是芝麻大的官,但我从不这么认为,老百姓选择你,总不能把你供在衙门里,而要你帮他们办实事!”袁超说,“要说靠山,我背后有整个国家,政府,还有善良的百姓,她们才是我的靠山。没有国家的救助,灾区不可能只用了两年就变成现在的样子。”说完这番话,他将棉衣上面的扣子解开,深深呼了一口气。

  按照官方的部署,芦山地震后,确定由四川省负总责,探索实行以地方政府为决策、实施和责任主体的恢复重建机制。而在袁超眼中,要落实好上层的决策,他这个村官就要从自身上率先突破。

  两年的时间,他把几本厚厚的猕猴桃种植书翻烂了。他慢慢意识到,通过土地流转,将外面的企业引进来,建成猕猴桃生产基地,带领村民致富,成了整座村子的“首要任务”。

  老袁说,他从来不是个幻想家,但想到未来的日子,他还会不由自主地为村民算账:假如现在依靠种植玉米、蔬菜以及靠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5000元,那么三年后,村里的上千亩猕猴桃落地时,人均收入至少能达到8000元。

  “届时,整个大同村就会变成雅安的后花园,这里山清水秀,空气闻起来是绿色的,充满了新生……”一句话未了,他竟摆动着双手,说得如痴如醉。老袁拉着记者的手说,“我跟你打赌,这里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完)

  原标题:一位震区“全能”村支书的记事本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