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营企业家的赤子之心

19.11.2014  19:35
  采访周建松的当天,新闻里正热播消息: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国家需要多一些“中国制造”。周建松是从广播里收听到这一消息的,闻此,他有些莫名的激动。   “我是一名企业家,更是一名中国人。在不同的时期,我能够为我们的"中国制造"作出一点贡献,这是我引以为豪的地方。”周建松说。   周建松18岁进入工厂,法尔胜(000890,股吧)泓昇集团从一家生产手摇麻绳的街道小厂起家,历经50年的发展,跨越从“麻绳”到“钢绳”再到“光绳”的三次转型,崛起为中国最大的金属制品生产企业,进而成为以金属制品为主产业,涉及光通信、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的多元化生产经营企业集团。   在全球行业中,法尔胜是代表中国金属制品工业的一面旗帜。2008年,法尔胜就被确定为国家首批、苏南地区首家“国家91家创新型企业”。先后取得科研成果100多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10多项,跻身中国500强企业,综合实力连续25年一直位居全国同行第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周建松的赤子之心。在周建松的“企业文化中心”,不大的地方摆满了见证法尔胜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各类“文物”。其中格外显眼的是周建松的十几副老式眼镜,镜片都是酒瓶底的厚度,度数最高达到了2700度,这是曾经那些峥嵘岁月的最好见证。   做企业,肩担民族工业责任   “法尔胜”,给人颇为洋气的印象,乍一读不太像一家制造企业的名字。然而,得知“法尔胜”取自英文中的“fasten”一词,有“系牢、扣紧”的意思,又觉得作为一家靠钢绳、缆索制作起家的企业来说,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在创始人周建松的眼里,光是“合适”还远远不够。如同父亲对孩子所寄予的深意,周建松对“法尔胜”有着深深的期望,他说,“法尔胜”,让人联想到“发而绳”,“我们是靠一根绳子发展起来的,不能忘了这个本”。   法尔胜起步于生产手摇麻绳,1964年,由几个复员军人创办了这家街道小厂房。此后,从“”麻绳发展到制钢绳,是法尔胜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变革—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麻绳市场萎缩,周建松感到“做麻绳累死也就赚那么多”,他开始带领法尔胜团队以变革求发展。   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条件下,靠借贷购买旧机器,靠拼装改造成拉丝机、捻股机,生产出了钢丝绳。由此,企业告别了手摇麻绳的历史,产品实现由“”变“”的升级换代。   紧接着,上世纪80年代初,周建松带领科研小组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了中国首条高强度输送带用钢丝绳,并完全代替进口,打破了我国纯进口的历史。而目前法尔胜开发研制的高强度输送带用钢丝绳,已经占到世界份额的半壁江山。   以创新制胜,“华夏第一绳”的名号,声名远播。   但是,在周建松的解读里,“法尔胜”还有“以法取胜”之意。取胜之法是什么?周建松简言之是“责任”。“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胸怀大一点。做企业不光要看到企业本身的发展,还要和民族工业的振兴、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是我们民营企业应尽的责任,也是最大的责任。”   在50年的企业发展历程中,法尔胜成功中标广东虎门大桥缆索用钢丝,是周建松最为深刻的记忆。   1992年,林则徐当年硝烟的所在地,广东的虎门大桥建设项目开始招标。在这之前,凡中国跨江跨海的大型桥梁,所用缆索钢丝几乎都要依赖进口。   周建松认为,既然是“华夏第一绳”,就应该敢于打破这种对国外缆索的产品迷信,去和国外的同行们争一争。结果,和当时12个国家的公司同时参加竞标,法尔胜的产品一举中标。由此,虎门大桥主缆的缆索,所用钢丝全部出自法尔胜。   1994年,法尔胜成功自主研发了大桥用缆索。这在中国桥梁建设史上,实现了用民族品牌替代进口钢缆的历史性跨越。   10多年来,法尔胜的悬索、斜拉索产品被成功应用于苏通大桥、泸浦大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泰州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国家奥体中心等500多个重大桥梁及钢结构的世界级建筑工程之中。   目前,法尔胜在缆索方面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60%,完全扭转了中国桥梁等工程建设依赖国外产品的局面,并开始向美国、加拿大、挪威、韩国、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外销产品。   图发展,振兴民族工业大计   高度近视的周建松曾几度挺进珠峰。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脚下,密密麻麻的帐篷搭起了大本营,这时,周建松总习惯不时地看看身边的这些帐篷,再望望头顶上的珠峰,他觉得这样的景象像极了中国的民营企业。   他解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民营企业都已经到达了“大本营”—产品该做的都会做了,该模仿的都会模仿了,但在这个节点上,一些企业的发展开始停滞,热衷于在国内打价格战、搞恶性竞争,结果给了国外的企业以渔翁之利。   “大家为什么不抬头看看"珠峰",去攀登更高的山峰呢?”周建松的脸上划过一丝朝圣者特有的表情。   90年代初,法尔胜与世界上最大的金属制品集团贝卡尔特合资建成钢帘线厂,近20年中已先后设立了5个合资企业、1个独资企业,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通过强强合作,将我国金属制品产业技术前移了20多年。   法尔胜成功组建行业中唯一的“国家金属线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全国钢标委钢丝绳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钢丝绳技术委员会(ISO/TC105)”秘书处承担单位,其检测报告可得到全世界60多个签约国家和地区认可。   21世纪初,法尔胜又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高科技含量、一直为国外垄断的光纤预制棒,已构建拥有了一条完整的民族光通信产业链,一举打破了国际产业垄断的格局,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光通信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为我国的国防工业和通信产业作出了显著贡献。   “中国要振兴,关键在于经济要振兴;中国经济要振兴,关键在于制造业要振兴。制造业的核心在哪里,就在于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光靠重复建设、简单模仿是没有用的。”他这样理解制造业企业所肩负的责任。   目前,法尔胜申报专利533项,其中发明专利167项;授权专利346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主持和参与制定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50多项,具有国内单打冠军产品11个,世界单打冠军产品5个。2011年“法尔胜”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在全国同行中产品质量率先获国际认证。拳头产品输送带用钢丝绳获得国家出口免验证书。   “总要有人站出来,去攀登珠峰。”周建松反复陈述说,这便是他对于民族工业的自豪感、责任感。   “为明天而工作”,是周建松给自己树立的座右铭。而法尔胜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民营企业不断励精图治科技创新,以振兴民族工业的奋斗史。   他说,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应当是昨天的欣赏者,也不应当是今天的守护者,而应当是明天的创造者!他说,置身飞速发展的时代,惟有随时间前行,与时代共进,才能掌握发展与变化的主动权。他说,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树立“快半步、高一层”的超前意识。   他心里想的是:有觉悟的中国人,应尽快为国家民族工业的振兴多做点事。这是周建松的责任感,也是他的家国情怀。   然而,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周建松有着自己的理解。   “企业的社会责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缴了多少税。”在周建松眼里,衡量一个企业好坏,不该看销售额,也不该看开票收入,在企业大大小小的数字中,唯独一个数字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入库税金。   “这是企业实打实对国家的贡献。如果企业的税金不入库,国家拿什么钱去搞建设?政府怎么为人民幸福办事?国家怎么会强大起来?”近10年来,法尔胜上缴的入库税金已经超过100亿元。   “除了为国家多上缴税收,还有就是要为社会多创造就业,把员工养好。同时还要做好对忠诚于法尔胜事业、已从企业退休的家庭条件困难的、老弱病残的老职工每年的补助,员工家庭突发事件的补助,困难员工孩子上学的补助等。法尔胜多年来累计捐助社会慈善公益基金3000多万元。这也是一个中国优秀企业公民所应该做的。”这些对周建松来说,便是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谋未来,传承民族工业精神   如今67岁的周建松,在当下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交接班问题上,又以“攀登珠峰”的姿态,交出了完美答卷。   他认为,传承接班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放到“责任”这两个字上来。而真正有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家,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振兴民族工业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不恋权、敢放权。   “我今年67岁了,如果我不把自己的岗位让出来,再干个10年,那到时候我的儿子都要快50岁了;要是我再干到80岁,那我儿子也都要到退休年龄。真到了那个时候,企业由谁来领导?那样的话,企业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一直以来,周建松就在民营企业家中宣传这一理念。   而周建松在到达退休年龄之后,毅然退居二线,将公司大权交给了儿子周江。没有人来找,是周建松退休之后的境况,这也是他自认在放权问题上的成功体现。为了让放权放得更彻底,周建松甚至不去周江那儿办公。   “我是强制"断奶",断掉之后,年青一代总裁团队不用再来找我了,这样我就成功了。”目前,周建松虽然在法尔胜泓昇集团还保留了一些职务,大部分时间已经倾注到了企业文化建设上,不再过问集团的具体经营事务。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18岁进入企业,从普通技术工人做起,周建松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来实践这样的价值观。他说,这是自己最早接触到的企业文化。   他说,尽管过去也一直在做法尔胜的企业文化,但是自感还没有做得有声有色。退到二线以后,他要在有生之年身体力行做点事。因为他想为后辈留下一些无形资产,也让自己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传承下去。   周建松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当年是靠“苦尽甘来”的处事原则,靠着苦干实干巧干的作为,被破格确认为我国第一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津贴;而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他完全是“实践出真知”—在50多年的企业家生涯里,悟得的人生经验。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是企业的形象、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永恒主题。文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但文化要有经济作基础支撑。宏伟大业是叶,企业文化是根,根深才能叶茂。”这是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定格。   周建松不断地思考:他该给法尔胜留下怎样的企业文化?   他曾经在企业中印发了由《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等编辑而成的《七小经精选》,在员工中提倡德、诚、礼、智、信、仁、义、和,他认为做人做事应以德为先。   周建松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但他在摄影创作时并不是为摄影而摄影,而是在思索着摄影中所蕴含的文化。在他2007年出版的第三本影册《泓洲凌韵》中,精心选择了白鹭、天鹅、海鸥、鸳鸯、丹顶鹤五种候鸟作为“主角”,寓意为用情通理达、搏击商海、和谐奋进、百年长兴来诠释法尔胜的企业文化。   周建松在摄影的同时,还心系慈善公益事业,他曾12次进西藏,开展“星源慈善爱心行动”,给西藏盲童学校和西藏阿里地区盲童幼儿园等捐款捐物进行资助,使盲童们感受到党和法尔胜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也是法尔胜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得到了西藏自治区有关领导的高度褒奖。   从2008年8月开始,周建松书写万米书法长卷,最终于2013年8月完成。历时5年,书写了50多万字、长达10200多米的书法长卷,重量860多公斤。长卷内容以企业文化大事记为主题,书写企业创业史。此外,长卷上还有四种字体书写的《道德经》、《千字文》、“百福”“百寿”“仁义礼智信、德和忠孝、恭俭谦约、金木水火土”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内容。   为了让长卷赶在法尔胜50周年之前完成,周建松经常每天连续伏案书写12小时。医生批评他,糟蹋自己,伤害自己的眼睛。他说这是职业病,就像搞企业一样,一走上这条路就不会罢休。目前,这万米书法长卷已经正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感到,必须要给法尔胜人留些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要让法尔胜的下一代记住,并且当我们这代人都不在的时候,以后的每一代法尔胜人能通过文化的传承来超越老一辈,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周建松如是剖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