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校门就当老板,一个校园拥有两条创业街——校园创客,梦想在春风里起航
中国江苏网4月11讯 一年创下3000万元营业额,诞生在“大学生宿舍里的千万富翁”陈浩、在校研发出国内唯一客户端返利软件——“返利精灵”的李昕一、用20多万元校园创业所得,送给父亲一辆“智跑”SUV的“智跑哥”蒋坤……4月7日,记者走进盐城工学院,亲密接触了这群“校园创客”后发现,只要有好风,任何梦想都能启航。
有了创业基因,
职业生涯将终生受益
在校园大学生创业一条街转一圈,记者手里多了十几张名片:与非门电子科技、苏宁易购服务站、校园淘客……“校园老板们”很低调,都没在名字后面缀“总”。
“周总,生意怎样?”该校招生与就业创业指导处副处长杨汉华走进“与非门”,问大三学生周立超。被老师这么一喊,小周脸红。
“很‘牛’的!年利润近30万!”杨汉华转身告诉记者。
“与非门”做电脑生意,今年线上平台开始运营。由于价格比校外便宜,技术过硬,服务也好,“通吃”了校园。这还不够,小周看好附近亭湖区政府的电脑维修业务。上门多次,对方看是学生,不乐意洽谈。小周说,不过那边电脑老坏,他们几次主动上门服务,终于“拿下”。
在小周隔壁的“苹果体验中心”,头脑灵活的石奇鑫是一个“新奇”人物: 2011年,高中毕业的他边复读,边创业,在南京销售电子产品,掘得第一桶金。2012年考入工学院不久,他注册了“奇鑫电子科技”公司。不仅在工学院,在盐城师范学院他也开店,但“胃口”还是填不满,今年又注册了奇鑫汽车公司。
“我与许多4S店、金融单位都有合作。现在不指望同学买车,只做宣传。但同学毕业后一定会买车,只要想起我,生意就成了一半。”小石说,去年他卖了奔驰、奥迪、保时捷各一辆,销售收入200万元。
面对卓有成效的校园创业,盐城工学院党委书记姚冠新说,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不是“企业家速成教育”,而是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基因,有了这些基因,未来职业生涯将终生受益。
创新能力,
从注重动手能力开始
一堆大大小小、可拆装的主体结构,只十分钟,一间可移动的小型办公室就轻松搞定。这款名为“理想屋”的多功能组合移动空间家具,捧得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创下该校首次获得国内工业设计最高级别奖项。“理想屋”领衔设计者王瑾说,创新能力,首先得益于学校对动手实验的重视。
这一点在课程设计中体现鲜明,学校要求实验不能低于课程总量的35%,任何一门课,如果实验通不过,就得“鸭蛋”。每个学院都设有学生创新制作实验室,24小时开放。学校每年还支持300多个校级创新项目,学生必须参加,否则无法毕业。学生作品如验收通过,不但可获得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资助,还可计2个学分。
“动手实验,让我们由此迈出创新的第一步。”去年刚从盐工毕业,正在浙江理工大学读研的陈彩红说。2011年,陈彩红和同学到大丰港码头参观,发现船舶离开时,码头工人要不断重复把缆绳取下的动作,劳动强度大、耗时长。
能不能把这个动作变成自动化模式?8名大学生组成创新小组,反复实验,6次赴码头实地操作,两年努力,终于让所有缆绳在3至5秒内同时脱钩,而对于一艘60吨级的普通船只来说,人工解开缆绳至少需5分钟。2013年10月,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开锣,盐工与清华等名校同台竞技,陈彩红小组的作品获一等奖,盐工成为省内本二院校中唯一获得该奖次的学校,同一作品还获“交叉创新一等奖”。“大家都是多面手,甚至是全能型的。切割、焊接、打孔、做陶土、喷漆,样样都自己来。”陈彩红很自豪。
“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往往只以考研率为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实验。其实,实验能力恰恰是学生基本功里的重要部分,实验都不会,怎么创新?”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周海说。
创新创业,
既要给舞台也要给压力
“有了肥沃的土壤,大学生创业的种子就会萌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唤起创业的自觉。但是,光给舞台不给压力,创新创业就会流于一场秀。”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薛浩说。
创业一条街有16位“学生商”,主抓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学生处处长张兵说,“2013年,我们收到入驻申请的创业项目55项,评审通过16项。入驻后学校就提供办公条件,还有3000元左右的启动扶持资金。” 2014年,“第二条创业街”开街,入驻要求更高:所有项目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大赛,25个团队初赛入围,最终只遴选13个项目,主要为技术开发的项目。
大学科技园是学校设立的创业孵化基地,也是盐城市委、市政府开展的政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实事工程”。园区为学生提供“项目管理监督、公司注册、导师配备、融资、专利代理”等全方位服务。“含金量高,一般项目进不了,园区注重把所学专业用起来的项目,这是导向。”张兵说。科技园入驻企业共62家,其中大学生创办10家,100多名学生在这里进行创业实践。目前,园区师生已孵化高新技术项目87项。2014年,学校建成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江苏省模具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旨在用工业4.0的先进理念拓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驻街入园,虽然学校不收费,但创业者仍然有压力。“学校对我们每年评审一次,经营不善就把门面腾给别人。”周立超坦言。
本报记者卞小燕
本报通讯员韩雅丽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