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追尾的猫腻 崇安检方查办虚假诉讼案获评
高速公路两车相撞,貌似一场普通的追尾事故,经过调查,发现背后大有玄机。无锡市崇安区检察院成功就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提请抗诉。
高速追尾获理赔
追溯案件的起因,还得从高速上的一次追尾说起。2012年1月的一天深夜,“110”接到一个叫张俊的男子报警,称其驾驶的轿车在锡宜高速公路上与前车发生追尾。交警到达现场后,发现一辆老旧的丰田轿车被一辆普桑轿车追尾,事故现场无人员伤亡,只是丰田轿车及高速护栏受损。普桑车驾驶者张俊、丰田车驾驶者刘晓华在接受交警询问时,均表示系张俊疏于观察造成此次追尾。两天后,张俊、刘晓华来到交警部门,在“张俊承担该起事故全部责任”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上签字。
发生事故,肇事车主得赔偿,这是常理。但因赔偿数额问题,双方发生了分歧。丰田车主将普桑车主丁强及其投保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丁强、某保险公司承担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2012年5月,一审法院作出民事判决,判处丁强、某保险公司赔偿丰田车车主经济损失九万余元。同年6月,保险公司支付了保险理赔金。
制造事故露马脚
从事故发生、责任认定、诉讼判决到保险理赔,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但在保险公司的一次核查中现出了疑点。
“我们在核查时,发现一个叫张俊的男子多次出现在交通事故当事人名单中,且号牌为苏B XXX的轿车亦多次出现交通事故,这巧合度太高,里面可能存在猫腻。因此我们向公安机关报了警。”保险公司理赔人员说。
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这起高速追尾的背后的确另有隐情。普桑车主丁强的弟弟丁亮开着一家汽车修理门市,因汽修行业竞争激烈,丁亮的汽修门市只能保本。脑筋活络的丁亮就琢磨起发财的“捷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一条既可发挥专业特长又一本万利的路子,那就是制造交通事故骗取保险公司理赔。
因为汽修行业经常与保险公司打交道,对于交通事故理赔的整套程序是熟门熟路。丁亮找来自己手底下的伙计张俊、刘晓华,这两个人年纪轻,头脑活,胆子也大,一听老板的提议,两人都没犹豫,立即表示唯老板马首是瞻。
团队有了,就等着手实施了。正好丁强手里有一辆普桑轿车,该车已在保险公司投了交强险和商业险。巧的是,不久前丁亮曾从一名叫许霞的女士处购得一辆丰田轿车,但未办理过户手续。于是丁亮借来普桑车,选择在夜深人稀的锡宜高速公路上,由张俊驾驶普桑车故意追尾刘晓华驾驶的丰田轿车,制造了这场交通事故。
事情按照计划进行得很顺利,但在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定损数额没有达到丁亮预期,丁亮很是气愤,“忙活了半天就给我这么点钱,欺负我不懂行啊!”于是,丁亮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却得知肇事的丰田车没有过户,车主仍是许霞,自己不可以起诉保险公司。丁亮一思量,决定将计就计。于是,让做法律工作的朋友作为许霞的诉讼代理人,持伪造的起诉状、授权委托书,以许霞的名义将丁强、保险公司诉至法院。诉讼中,丁亮动员其哥哥丁强配合诉讼。事后丁亮持生效判决,冒用许霞名义从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八万余元。
除此之外,公安机关侦查发现丁亮、张俊、刘晓华等人还参与了多起骗保案件。2013年5月,公安机关对丁亮等人以涉嫌诈骗罪立案侦查。
虚假诉讼无处藏
2013年6月,该案移送至无锡市崇安区检察院,经审查发现,法院对许霞交通肇事赔偿案作出的民事判决可能有误,于是该院又进一步展开调查核实。
“我家的丰田轿车早卖给丁亮了,怎么又是撞车,又是打官司,还保险赔偿,到底怎么回事?”许霞一头雾水地看着民事判决书,“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打过一场官司,何况这个民事诉状和委托书上的字都不是我签的,判决书上面写的家庭住址也不是我家的地址。”
许霞对整个事件一无所知。为了进一步还原事情真相,检察官将诉状上的签名与许霞本人的签名送技术部门申请笔迹鉴定,鉴定结果显示签名确非许霞亲笔书写。
“事实表明,丁亮等人的行为涉嫌虚假诉讼,损害了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妨害了司法审判秩序。”崇安区检察院民行科副科长马奔说。
2013年8月,崇安区检察院依法向无锡市检察院提请抗诉,无锡市检察院采纳了建议。2014年11月,再审法院最终支持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裁定撤销一审民事判决,驳回丁亮、张俊、刘晓华以许霞名义提出的起诉。目前,被骗取的八万余元保险金已被如数追回,丁亮、张俊、刘晓华也得到了法律的处罚,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他们分别被法院以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两至三年。
“感谢检察机关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今后我们一定会严加防范,规范操作,谨防保险诈骗。”今年1月14日,在预防保险诈骗的法律讲堂上,保险公司负责人握着马奔的手感激地说道。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