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 急诊室成"挤诊室"

28.07.2015  15:35
  中国江苏网7月28日讯 原本容纳8张急救床的急诊抢救室空间,硬生生“”进了50张床,这是担任行政总值班的陈重华7月26日夜间在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看到的一幕。一整晚她都没有休息,忙着处理急诊室接二连三的“求救”电话,当天晚上医疗总值班、护理总值班全部“”急诊室帮班,并启动应急预案调配人手、物资。高温天袭来,锡城大医院的急诊室再次被病人挤成了“挤诊室”。

  昨天上午10点,记者随陈重华再次来到急诊室探班,发现情况“有所好转”:滞留的50张床位已经疏通掉10多张,但急诊室里、走廊里、过道上还是全部被病床占满,这里有从医院各个病区调配过来的急救床、诊疗床、转运床,甚至还有“120”滞留下来的担架床,上面躺着等待抢救的病人(上图)。急诊医生黄舒畅刚为一位心脏骤停病人急救结束,他直起身敲了敲腰,“刚才急着推一张病床,不小心闪了腰。”他从半夜4点一直忙到现在,抢救了8个病人,“原本早晨8点下班,但看着病人源源不断送来,我打算再留一会。”环顾急诊室,约有10多个护士在各个病人间来回忙碌着,“我们没空坐、没空喝水,甚至有时连午饭都来不及吃,最晚的时候到下午4点下班后才吃上午饭。”护士长张萍无奈地说,长期超负荷工作养成了他们大嗓门、走路快、急性子的习惯,几乎人人都有静脉曲张、腰肌劳损。

  急诊为何这么挤?采访中发现,在急诊室里滞留的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患的多是心衰、脑梗等老年病,这类疾病随着高温的到来也迎来高发期。进入夏季以来,急诊收治量节节攀升,7月26日的急诊病人已超过770人次,比平日增长15%;而各专科病房也是“一床难求”,除特需科、眼科两个病区外,其他100%满员。一边,急诊病人处理完了,各科病房却无床收治不进;另一边,急诊病人仍源源不断送来,导致滞留在急诊室的病人越来越多。有的老人病情稳定了,但家属却不放心转院到基层康复,宁愿继续留在急诊科。还有的病人盲目选择大医院,也造成急诊人为拥挤。据了解,卫生部将急诊病人按病情分为4级:濒危病人、危重病人、急诊病人、非急诊病人。按照这个分级,1、2级病人必须马上处理,后面3、4级的病人完全可以在白天看正常门诊,而不需扎堆看急诊。可部分非急诊病人却为了图省事喜欢上急诊看病,这意味着不少急诊医疗资源被白白浪费。

  医界专家建议,将全市急救资源联网,建设一个覆盖全市院前、院内急救资源的信息共享系统。系统建成后,可以实现动态反映各医院专科优势、床位状态、设备使用、人员配置情况的信息平台。一方面,让“120”急救车获得即时信息,也传递给病人或家属;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卫生行政部门掌握急救资源的动态利用情况,做到更合理的调配、补充。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要改变急诊“”的状况,还有一条重要的根本路径:做实“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三级就医网络,常见病、多发病选择最小就医半径,纵向疏导病人。这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比如通过医保政策引导、加强社区医院建设以及百姓就医习惯的改变,来破解这一“挤诊”难题。

  (杨明洁图文报道)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