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持高效服务 南通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新生态

08.11.2018  15:54

        精准扶持、高效服务,做好环境大文章

        南通: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新生态

        6年前,3位留德学子来到南通,创办沃太能源南通有限公司。6年后,沃太能源已经拥有百余名员工、年销售超亿元,企业估值近4亿元,跻身全球储能产品前10强,也是唯一入围的中国企业。

        沃太能源奇迹般的成长,书写了创业南通的“加速度”。精准的扶持、高效的服务,正使优秀人才近悦远来,把南通作为创新创业“福地”。就在有着风向标意义的今年全省“双创计划”评选中,南通入选了57名个人、6个团队,这已是南通连续三年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位居全省第二,新增省“双创团队”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军说:“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相辅相成,无论对于哪一层级的人才竞争,政策的出台都只是第一步,引进人才后能否留住人才,人才综合生态起着关键性作用。

        精准引精准扶,

        让人才更有“获得感

        今年6月,2018中国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暨青年人才发展大会主体活动在上海举行,集聚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科技创业新锐、独角兽CEO、创投行业大咖、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近千名各界精英,广泛开展交流对接,最终38个项目签约落户,22个项目达成意向合作,涉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南通布局未来的重点产业。

        从去年开始,南通就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人才工作全面接轨上海,通过“月月有·家家到”活动,与复旦、上海交大等8所重点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新建招才引智工作站30家,并设立“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南通”的目标,重点打造离岸创新和技术转移集聚区,着力构筑区域人才竞争新优势。南通市引进的省“双创”人才中,超过40%来自上海。

        除了发挥区位优势拥抱上海的科技、人才资源,作为制造业大市,南通的引才重点也瞄准“3+3+N”产业体系,即高端纺织、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和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

        对于引进项目中的“好苗子”,南通市不惜重金、集成支持,绝不“撒胡椒面儿”。

        沃太能源创立至今,省、市、区的各类人才项目拿了个“大满贯”:通州区510计划、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省双创博士、省双创人才、省双创团队……获得各级“创业红包”达千万元,再加上各种有政府背景的政策性基金股权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联动的投资,6年获得融资1亿元。

        “在南通,各种政策都是高标准兑现、实打实支持。”沃太能源副总经理、创业团队成员张新艳谈到创业中获得的扶持特别有“获得感”。沃太能源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爆发式发展,与这些“高标”支持是分不开的。

        南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王亚雄说,对于符合南通产业规划、有利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好项目,南通市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重叠享受各种政策,就是希望能用最大力度的支持实现最大速度的发展。对于单体项目的支持5年前最高就达到了2000万元,这是很多地方做不到的。

        服务立体化有温度,

        让人才更有“归属感

        2017年1月,在上海交大举行的江海英才创业大赛上,由交大教授杨斌领衔的碳纤维材料回收项目获得最具投资价值奖第一名,成为多地争抢的“香饽饽”。最终,杨斌选择了南通市通州区。

        “反应快,执行力强。第一次见面,区领导就带着涉及到项目落地的主管部门、投资机构,当场办公回复。随后很快连初期的环保测评、市级政府产业基金甚至厂房都准备好。”杨斌说,通州区引才的专业性也令她深深折服。“引才人员跟我说,我们这里有新能源汽车产业,你的用户在园区;将来南通还有航空材料产业园,解决了你的废料来源。我人还没去,上下游产业链已经有了;前期公司的注册、人才政策的申报等都已经通过微信群落实了。真是很多细节想你所想,来不及想的帮你想到。

        通州区人才办副主任葛峰说,为了解决人才创业的“后顾之忧”,通州区为每个项目成立微信群,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服务小组,一有问题就第一时间高效解决。“创业之初当导师、创业之中当保姆、成功之后当保安,让每个来南通创新创业的人才都没有孤身一人的感觉。

        90后彭冬带领的创业团队,就是在这种保姆式服务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队成长为行业标杆。

        彭冬毕业于上海交大,他所掌握的工程探伤技术俗称“工程B超”,无需开挖就能精密探测地下空间,可广泛用于维护城市地下安全。2017年6月,南通市区某道路突然塌陷,急需对周边区域进行检测,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在市人才办的推荐下,彭冬的小公司大显身手,两天两夜发现9处疑似塌方区并全部被确认,为及时抢险救灾提供精确导引。这次临危受命让公司声名鹊起,很快拿下了国家4个超级工程的日常维护大单,并为国内多个城市解决道路塌陷、隧道渗漏等疑难杂症提供技术方案。去年年底公司顺利融到了第二轮2000万元资金,开启高速扩张进程。

        “技术有了,怎么打市场?这是初创企业共有的难题。政府部门在了解项目的基础上,勇于担当,敢于为众多企业‘背书’,这是创业南通的又一项‘福利’。”  南通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吴佳华介绍,南通市每年都要召开“三新”(人才企业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发布会,市长站台为企业吆喝,一些项目也由政府第一个吃螃蟹,成为对企业最有力的支持。

        大事服务到家,小事服务更贴心。近期,第一批500名人才将拿到“江海英才服务卡”,持卡人才在南通享受特殊待遇:不用挂号就可直接门诊,子女入学可任选学校。

        直击痛点升级环境,

        让人才创业更有“幸福感

        融资难,是创业一大痛点。破解这一难题,“南通人才八条”新政创新财政性资金“拨改投”模式,设立5亿元规模的南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人才创业和科技创新,进而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以参股、跟投等形式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型初创企业。

        对来通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最高可获5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或由市级产业发展基金给予最高5000万元股权投资。同时,南通市还实施创业投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小微创业贷”,并对单笔600万元以下的银行贷款给予70%的风险补偿。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高层次人才创办的科创型企业所发生的投资损失,可按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30%给予补偿,单个投资项目最高补偿300万元,单个投资机构每年度最高补偿600万元。

        在6月举办的创业周上,“3+3”产业人才金融对接会搭建人才项目与社会资本的对接桥梁,江苏罗化新材料、智锐达科技等企业与多家风投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融资额超过3000万元。

        八条新政,体现了包融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正在打造的南通中央创新区,拿出了更为强大的优惠政策。瞄准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创业主体,南通中央创新区建立了“100亿科创基(资)金”和建设“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

        “我们不仅对科研院所免费提供办公和科研用房,对科研院所新招的工作人员,只要落户南通的,本科、硕士、正高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运行经费补助,说到底是由政府买单减轻他们引才负担,保障人才在中央创新区安居乐业。”中央创新区负责人介绍,中央创新区主要围绕南通的“3+3”主导产业,重点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地标产业,靠区域的科技创新带动全市产业升级。目前已有中科院自动化所、微系统所、技术物理所等5家研究院,华达微电子等2家企业研发机构和总部,王浩等院士团队领衔的4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多家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签约落户中创区。(郁  芬  汤新明)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