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骑摩托也是做文化 哈雷无锡俱乐部组建

14.02.2016  11:47
  中国江苏网2月14日讯  纯金属坚硬质感、优美的线条、炫目的色彩、浑厚而又悦耳的轰鸣声……这就是哈雷。1903年,威廉·哈雷和戴维森三兄弟在美国密尔沃基制造出第一款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由此开启了摩托车界的传奇。
  历经一百多年的岁月洗礼,哈雷赢得了世界各地摩托车爱好者的青睐与追捧,粉丝遍布全球,其中就包括“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俄罗斯总统普京、好莱坞巨星施瓦辛格、著名歌手杨坤等。
  2015年,无锡也组建了第一个哈雷无锡俱乐部,成员们职业各不相同,有金融业从业者,有私企老板,有环境设计师……但骑上哈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哈雷人,每一个哈雷元素都能令他们心跳不止。
  究竟是什么,让哈雷具有如此魔力?    历经百年岁月历练
  哈雷不只是摩托车
  “对于很多哈雷车车主来说,哈雷并不单是一种摩托车,它更是一种文化。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哈雷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代表,它象征的自由、个性、积极向上的品质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在安保业从业者俞君的心目中,他的哈雷绝不是普通的代步工具。
  今年47岁的俞君是哈雷无锡的安保总监,他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也是一位非常资深的摩托车爱好者。1988年,尚在无锡电影机械厂 工作的俞君就花费2000块钱购买了一辆进口的法国标致轻骑摩托车。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80块。“在当时2000块是很大一笔开支,但幸好家人比较 支持我。那个时候,除了厂长的汽车,我的摩托车在厂里能排上第二位。每天下午一众同事排在工厂大门口等下班时,我的摩托车也是最显眼的,那个时候就感觉很 骄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非常拉风。
  2006年,俞君通过杂志和电视知道了哈雷,出于对摩托车的热爱,他搜集了很多与哈雷相关的材料与信息。“非常喜欢哈雷,但又觉得 它对我来说太遥远了。”6年后,俞君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买了第一台哈雷车。他这样描述哈雷,“每一台哈雷都是一件艺术品,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没有两 辆一模一样的哈雷,它的张扬、个性而且都会与车主的个性相切合,能够代表车主的特点。比如,我是健美运动员出身,所以我的哈雷就比较突出力量感、强壮 感。
  俞君的队友乾融今年33岁,几乎与他同时买了第一辆哈雷。乾融从小就喜欢骑车,虽然在团队里年龄最小,但是他却有着全队最贵的一台 车“至尊滑翔”,他这样形容第一次接触哈雷时的心境,“第一次试骑哈雷的时候,真的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热血沸腾,内心一下就被点燃了。骑上哈雷有种在广 阔无边的草原策马奔腾、无拘无束的、心情特别豁达的感觉。”    头盔、骑行服、小配件
  哈雷的“周边”也迷人
  正如不少哈雷人所说,哈雷早已在一百多年的岁月历练中超越了原本代步工具的范畴,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全方位诠释着哈雷迷的生活。
  谢珂是一名环境设计师,写作、美术、音乐无一不通,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气质,很难令人把他与粗犷的哈雷联系到一起。但实际 上,作为哈雷无锡俱乐部最早的成员之一,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玩车,当时他购买了一辆与刘德华在影片《烈火战车》中驾驶的一模一样的大贸摩托车,这 辆车至今还被他收藏在家中。
  谢珂在哈雷上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他是哈雷无锡的艺术总监,也是俱乐部的形象官,整个俱乐部的形象都由他负责设计与 打造。此外,他还发挥自己在美术和设计上的特长,把自己的哈雷改造得非常闪亮。“哈雷最能彰显车主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也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放在哈雷上,比 如我会设计一些图案,然后画到哈雷上,我希望他人一看到这辆哈雷,就能读懂我的内心世界。
  哈雷也出现在哈雷车主日常的衣食住行中。除了摩托车本身,哈雷骑行者的头盔、摩托服、摩托靴、配饰,从头到脚有着哈雷印记的装备, 不仅酷劲十足,也让他们格外引人注目。当然,这些服饰及配件,不仅炫酷,还能保护车手的安全。头盔、皮制的马甲可以挡风,马甲中还缝制了防摔垫,皮裤则可 以防止人被发动机产生的热量烫伤。“我们身上穿的,用的,里里外外,都包含有哈雷的元素。”俞君如是说。
  谢珂和乾融是团队中收藏哈雷周边产品最多的两位。尤其是谢珂,他在家中专门辟出了一个哈雷的专属空间,收藏与哈雷相关的一些产品, 包括哈雷骑行服、头盔、零部件、配饰等等。“如果你问我有多少件与哈雷相关的东西,那我还真要回家数数看,太多了。衣服有皮质的,有牛仔的,还有背心、马 甲,长筒靴、低帮靴等等,太多了,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进行DIY,让他们更能凸显个人气质。”    以车会友在无锡生根
  哈雷无锡的俱乐部之乐
  哈雷的魅力不仅在于让个人得到解放,也让他们因哈雷结识,多了另一个生活圈子。哈雷车主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由生产厂商赞助的摩托车组 织,1983年成立至今,在全球有1400家分会超过110万会员的规模。除了这些具有官方背景的车友会,一些趣味相投的哈雷车主也组建了一个又一个的民 间俱乐部和车队,哈雷无锡俱乐部正是这样一个民间组织。
  2013年,谢珂和另外三名朋友,在上海购买了四台哈雷车,这也是哈雷无锡俱乐部的雏形。而随着无锡的哈雷车主逐渐聚集到一起,哈雷无锡俱乐部正式成为一个民间组织。
  俱乐部艺术总监谢珂表示,希望通过哈雷无锡俱乐部的活动让哈雷文化在锡城生根发芽,与无锡的文化气质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特点。“大 部分人对哈雷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因为它看上去很粗犷,也理所应当地认为哈雷车主不修边幅,放荡不羁,其实哈雷车主的内心都很细腻,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能 够成为哈雷无锡的一员,都必须遵守缜密的骑行规范,在充分保留个性的基础上,做到夸张而不嚣张,尊重而不崇拜,震撼而不强悍。
  以车会友,也是哈雷俱乐部的最大乐趣。俞君告诉记者,哈雷骑手出行时一般结队而行,十几辆、几十辆摩托有秩序地排成一队或两队,使用统一的手势进行交流。“一群看起来非常狂野的车辆和车主,在集体行动使用整齐划一的动作和手势,还是有很大的反差效果的,非常有趣。
  从成立至今,哈雷无锡俱乐部参加了市内的多场活动,宣传哈雷文化。他们还前往外地参加了多场全国哈雷车主交流会。“我们俱乐部才成 立不久,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接下来,我们计划做一些交流活动,邀请外地的哈雷俱乐部到无锡来,向市民展示哈雷文化和哈雷精神。”乾融这样表示。(程 丁)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