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的媳妇为啥这么好

22.03.2018  18:01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朱旭东

        马庄村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畔的一个行政村,30年前因成立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队而名声大振。

        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庄村,并自己花钱买下一个村民制作的手工香包,让马庄村再次走红。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发现,马庄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只略高于江苏农民收入平均水平,但村民乐团、手工香包及多年营造的良好婆媳关系,成为马庄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三宝”。

        其中,婆媳关系得益于村里一直提倡尊老敬老、家庭和睦,并坚持20多年评选“十佳婆婆”“十佳媳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媳妇

        “这个大家庭,离不开夏莉。”两句话一说,大伯孙彦青流泪了,“20多年了,我从没听说她跟俺娘红过脸。我知道,弟妹肯定忍了。

        44岁的夏莉,已连续十年当选马庄村“十佳媳妇”。

        村里对参评“十佳媳妇”有一定的标准:与公婆一起生活、孝顺公婆、逢年过节坚持给公婆买礼物等。对“十佳媳妇”候选人,村委还要征求邻居和亲属的意见。

        1993年,夏莉从相隔十多公里的荆台村嫁到马庄孙家。她的丈夫有1个姐姐、4个哥哥,那时都已在马庄村成家立业。夏莉的丈夫在外跑运输,经常不回家,她婚后一直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

        夏莉原来在马庄村农民乐团办公室工作,会打鼓、演小品。2014年7月,公公重病,她辞职回家专心照顾,直到2016年1月老人去世,才重新找了一份时间相对自由的保险工作。

        夏莉的丈夫以前脾气非常暴躁,在家经常发脾气。“我用行动改造了他,把他脾气改造过来了。现在在家,他也会帮忙做家务。而且,他对我爸妈也非常好。”夏莉有点小得意。

        马庄村老书记孟庆喜说,处好婆媳关系,关键在于“老要随和少要乖”。只要婆媳双方有一个能迁就对方,这婆媳关系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知易行难”,婆媳各有各的理,谁会是那盏“省油的灯”呢?

        马庄村的香包特别火,村里很多妇女,只要没事,都赶到村部赶制香包,就连夏莉的婆婆也去了。“她在家闲不住,去学点手艺,还能和其他老人拉呱。”夏莉就像在说个孩子。

        “我们家春节特别热闹,老大家连孙子8口人,老二家6口,老三家6口,老四家3口,我们家5口,一共29人,满满两大桌。”每年的春节和中秋,是孙家大团聚的日子,里里外外,夏莉忙得不可开交。

        正月十二,记者在马庄村采访夏莉时,碰巧夏莉的大伯还住在夏莉家。他要过了正月十五才去山西上班。一个电话,夏莉叫来了在村里闲逛的大伯孙彦青。与孙彦青一起来的,是个很壮实的黑脸汉子。“我丈夫,孙彦永。”夏莉笑着介绍。

        “这个大家庭,离不开夏莉。里里外外,全是她在张罗。”两句话一说,60岁的孙彦青眼泪下来了。“其他四个媳妇也不错,但还是不如夏莉。老人生病,也多是夏莉在忙。20多年了,我从没听说她跟俺娘红过脸。我知道,弟妹肯定忍了。

        孙彦青接过夏莉递来的纸巾,惭愧地说:“我们随来随吃,都是甩手掌柜。”说起自己的孩子,孙彦青有了点失落。“我们没搬到市区住时,双胞胎儿子暑假放学回来,第一时间并不是回自己家,而是直接到夏莉婶子家。

        唠叨起夏莉的好,孙彦青一发不可收拾。“老爷子病重时,经常喘不过气来。我每次去医院,都看到他躺在夏莉怀里,一躺就是个把小时。一天三顿饭,都是夏莉在张罗。”他有点自我解嘲地说:“那时我们都在上班,有夏莉,我们就踏实了。

        那段时间,夏莉辞职在家专门照顾老人。而夏莉在家是最小的一个,出嫁前从没下过厨房。嫁到孙家后,她才开始学着忙里忙外。“娘对我说,好好对待公婆,那样她脸上才有光。”夏莉笑着说:“我对公婆好,丈夫对我爹妈也不赖!

        大大咧咧的婆婆

        “她也是个热心人。村里老人临终前,很多人不敢给他们穿衣服,都是我婆婆去。”夏莉聊起了自己的婆婆

        在当地一位女干部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位于马庄村神农广场边的夏莉家。20世纪80年代的旧房子,门前沿墙角的些许狭长空地,被主人整理成菜地,芫荽、大蒜长势正旺。

        夏莉上午在保险公司开会,还没回来。在村部学习做香包的婆婆王庆荣中午回家吃饭,正在厨房里热饭菜。

        看得出来,王庆荣平时不怎么下厨房。她说,家里有什么剩菜,她就热热吃了,吃完再去村部学做香包。

        院子很大,到处堆着杂物,尽管挺干净,却显得杂乱。一只家猫伸了个懒腰,自顾在笤帚上磨爪子。有女干部陪着,记者参观了王庆荣的卧室。被子随意堆在床上,卧室虽然干净,但杂乱。

        “夏莉这孩子,爱管闲事。有一次,邻居小夫妻俩打架,男的头被砸坏了,夏莉就开着车把他送到乡镇卫生院,还垫了钱……后来我听邻居议论才知道。”知道记者为采访夏莉而来,王庆荣随便聊着儿媳妇的一些琐事。“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公担心夏莉受委屈,主张和夏莉分开过。因为其他几个儿媳妇认为,夏莉和我们一起过,占了不少便宜。其实家里家外,都是夏莉在操持。

        说话间,夏莉手里拎着几个菜回来了。随后,夏莉聊起了自己的婆婆。“她也是个热心人。村里老人临终前,很多人不敢给他们穿衣服,都是我婆婆去。

        半个多小时后,夏莉做出了六菜一汤。王庆荣很快扒了半碗饭,就叼着烟准备去村部学做香包。“她在家闲不住,村部学做香包的老人多,在那里,她不寂寞。”夏莉笑着说。

        “十佳婆媳”群像

        大概10年前,王克金一边哄着哭闹的孙子,一边把婆婆的脚搁在自己的腿上给她剪脚指甲,由此留下美名

        马庄村的“十佳媳妇”,不仅夏莉一人。全村5个村民小组,2700多人,评选“十佳婆媳”20多年来,已有550多人次获得“十佳婆婆”“十佳媳妇”的称号。

        同在马庄村四组的李淑芝今年62岁,也是多年的“十佳媳妇”。不过,这几年,她把荣誉让给了婆婆王传英。“每家只能有一个‘十佳’,婆婆老了,荣誉该让给她。

        87岁的王传英患脑梗一年了,以前还能骑着小三轮车在村里转悠,如今眼花耳背腿脚不便的她,只能困坐在屋里。但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每隔一小时,她就要召唤李淑芝扶她起来小便。

        71岁的马庄三组村民王克金,以前是“十佳媳妇”,送走公婆后,她成了“十佳婆婆”。她最被村民夸赞的,是曾经当街给婆婆剪脚指甲。

        大概是10年前,王克金在家边带孙子边给80岁的婆婆剪脚指甲。刚剪完一只脚,两三岁的孙子哭闹,她只好抱着孩子到外面转。没想到,婆婆拿着剪刀到外边找她,她就把婆婆脚搁在自己腿上,给她剪另外一只脚。由此留下美名。

        “婆婆待我不薄,儿媳对我也很孝顺。这种家风是代代相传的。”王克金说,两个儿媳每周末都会来看望她,买的菜总是把冰箱塞得满满的。逢年过节,都会给她千儿八百的。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婆媳和谐,那么,整个社会就必然很和谐了。”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说,“十佳婆婆”的标准,主要考量她与儿媳妇的关系,是否关心儿媳,能否帮儿媳带孩子做家务等,同时也得参照亲戚和左邻右舍的评价。

        什么才是真正的“婆媳好

        “并不是被评上‘十佳’的才是好婆媳,没有评上的,也有好婆媳。”孟国栋说,评选“十佳婆媳”,就是一种引领和提倡

        “并不是只有马庄村才有好婆媳,但营造好的婆媳关系这种氛围,马庄村肯定要比其他地方浓。”孟国栋肯定地说。

        马庄村评选“十佳婆媳”,是建立在家庭档案的基础上的。老书记孟庆喜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马庄村刚开始进行家庭档案管理,实行打分制,村干部给各家打分,每家也给自己打分,达到一定的分数,就可以评选五好家庭。有一年年底,七组村民张传芝家自认为分数够了,却没评上五好家庭,他不服气,村组干部告诉他,某月某日你和儿媳妇当街吵架,扣两分,分数不够。后来,他回家召开家庭会议,“家丑不可外扬,以后有事再不对外张扬”。

        孟庆喜笑着说,“张传芝家是个大家族,平日里和邻居关系都不太融洽。第二年,在全家努力下,他们家也被评上了五好家庭。那一年,我让张传芝代表获奖家庭在大会上发言,以示鼓励。

        评选“十佳婆媳”,同样采取打分制。比如,参加村里的升旗仪式、参加村里的各种会议和活动等,各有加分。“当然,并不是被评上‘十佳’的才是好婆媳,没有评上的,也有好婆媳。”孟国栋说,评选“十佳婆媳”,就是一种引领和提倡。“这对她们而言,既是一种荣誉,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规范。

        俗话说,鞋穿着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礼仪社会,外出交往讲究穿戴整齐示人愉悦,至于“里子”恰不恰当合不合适,外人不知道也不在乎。如果能够表里如一内外皆和谐,既能悦人又能悦己,则是最佳。朱旭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转自:新华网

徐州马庄村有群好婆媳
  新华社南京3月8日电(记者朱旭东)44岁的夏莉Huaxia.Com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