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活动学子吐心声
“我应该成为怎样的我?庸庸碌碌随波逐流,不断谋求物质利益,还是应该沉下心来,找到自己的价值,坚守本心?”在21日举行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我读马列经典”第二场校园沙龙现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生颜子如的自省,让在座的青年学生们陷入沉思。当天,社科界专家代表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倾听青年的心声。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青年人心中到底是什么样?惟有和青年学生面对面,坦诚地交流和对话,才能得到答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共同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
青年要走近马克思主义,先要了解马克思主义。“100多年前,马克思站在科学的入口,为我们挖掘出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将重拾马列经典,读之,思之,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思想与精神。”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于它引导人类以新的文明形态去破解自身发展的难题。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相反应该成为一种“校园风尚”。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有其‘变’和‘不变’的方面”。省社科院副院长刘旺洪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不变”在于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和方法论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变”则在于它不断从其他科学的发展中,从时代变迁的新生事物中丰富发展自己,不断改变自己的理论形态。
“在4年的大学生涯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思想者。很多同学通读了四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受益终生。”回忆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刘旺洪说,“或许我们的大学生活在你们看来已是历史的尘埃,过去的古董……但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应当的’‘必须的’大学生活。因为只有这样,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才得以绵延不断,传承创新;只有这样,每个人的知识才能得以积累、精神得以丰富、人格得以锻造和升华。”
在价值多元化、新媒体崛起的当下,怎样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被学生理解、接纳,并成为他们的信仰?这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汤乐认为,“辅导员的‘辅’字,在《说文解字》里是车轮边的直木,是把控方向的关键,而今天我们要做学生思想的导航人。”她认为,首先要明白学生“关心什么”“向往什么”“不满什么”,在学生的思想误区、盲区敢于亮剑并给出正解,才能让信仰“从天上到人间,从人间到心间”。
事实上,当代的青年学子们有着他们自身独特的感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本科生黄雨晨说,“我们自觉而不自知地运用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观点,习焉不察地享受科学的方法,最终站上真理的山顶才发现:原来你早就在这里。”(陈立民)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