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量多、质高、集聚”的项目建设实现“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华丽蝶变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初秋的江苏海安,细雨微凉,项目建设却火热蓬勃。在海安全市的项目建设综合考评“成绩单”上,海安上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9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产业项目15个,获得了90.4的总得分,成绩令人瞩目。
近年来,海安通过持续不断地抓项目建设,围绕‘亿元项目为基础、10亿元项目为核心、50亿元项目求突破’的目标,全县上下招商引资,提升服务无止境,项目建设呈现‘量多、质升、集聚’的态势,实现从里下河“传统农业大县”向“苏中工业强县”的华丽蝶变。
回顾5年,海安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58个、竣工257个,入选省级重大项目9个,在全省县(市)区中最多;连续4年获南通市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第一名;去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超千亿元。
量多,源于浓厚的发展氛围
项目为零,一切为零。近年来,海安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民生产业等领域,大力开展招商活动。
向有效投入要增量,海安有一种全力抓经济、全员拼发展的浓厚氛围。
在海安,有这样一支招商队伍:每天在外专业招商人员不低于150人、每人每月在外不少于20天。而这支队伍目前共有243人,设立招商机构61个。
在外招商,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每周至少1次,县主要领导定期根据招商部门提供的项目信息,带队上门招商,对成熟度较高的项目,当场拍板、当场敲定;区镇、部门主要负责人每月不少于10天。
按照“1名副科职干部+1名企业负责人+1名专业招商人员”的模式建立了120个政企联合招商小组,重点放在苏南、上海、台湾等资本密集地区。
按照“一个领导+一个专业招商人员+若干个境外委托人员”的模式,在境外设立36家招商机构,其中在台湾地区,海安每个区镇都设有招商机构。
全员招商的背后,是压力层层传递到人、各级领导的责任心和对项目的拼抢意识坚定。
不断完善项目联合会办等推进机制。每旬至少举行1次项目集中预审核准开工活动,重大项目随到随审;核准开工项目从核准之日起3个月内必须开工;持续开展“月月看、家家到”项目观摩活动。
对在建项目严格落实“定点、定量、定时、定人”的要求,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周期,排出厂房竣工、设备安装、项目投产的时间节点,开展全方位协调服务,做到边建设、边安装、边调试、边产出。
引导企业以抓设备投入为核心,加快设备进场安装,以实打实的设备投入推进项目竣工投产。
质升,源于立体的招商智慧
3月17日,“携手上海、合作共赢”海安上海战略合作单位联谊会成功举行。上海战略合作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上海工商界160位嘉宾应邀出席。其实,海安与上海“早结良缘”,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奉贤(海安)工业园等园区先后在海安落地生根,上柴动力、水星家纺、圣德曼铸造等一大批体量大、质态优、效益好的项目相继落户。
▲圣德曼铸造
其实,这只是海安主动接轨上海,实施智慧招商,增创发展优势的精彩花絮。
2014年5月,圣德曼汽车精密零部件生产项目落户海安。该项目由上汽集团华域汽车子公司上海圣德曼铸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28亿元,分二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于去年6月建成投产。二期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目前二、三车间基础在建,订购设备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年产车用耐高温、耐磨损刹车盘及曲轴等精密零部件9万吨,新增年销售16亿元。
打牢“立体化、全覆盖”智慧招商体系,让招商引资结硕果,这背后离不开严苛的招商考核机制。每年年初,海安都要组织各区镇到各条线选拔招商人才,鼓励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冲在招商一线。
根据专业招商员考核办法,依据年终目标绩效考核结果,每年招商员将分别被评为一星至五星5个等级。其中,五星级的前五名人员,优先选拔为副科级干部,或明确副科级身份。
3年来,海安先后从县级机关各部门遴选23人到招商一线挂职锻炼,有25名优秀专业招商人员被提拔到副科职领导岗位,占新提拔干部数的近七成。
去年以来,海安举办招商活动341次,搜集项目信息4158个,签约项目223个,注册项目140个,开工项目162个。
集聚,源于多元的载体建设
走进启弘纺织,偌大的装纱车间仅有4名工人在拆箱装纱,定型车间里,也只有两三名工人在机台间巡视。
2012年落户,2015年正式投产。投产当年,启弘纺织经编绒类面料产能就达8000吨,超过企业在常熟10年来最大产能7000吨。2016年产能突破1万吨,销售达2.5亿元。这家恰逢常熟与海安两地合作共建常安纺织科技产业园之时,率先北上的纺织企业,成为园区飞来的首只“金凤凰”。
作为南通首家省级南北共建合作示范区,也是海安加快打造的特色园区之一,近年来,江苏常安纺织科技产业园加快“育良巢,引百凤”。2012年园区开建当年,就成功引来乐达、凯美等8家常熟纺织企业,2013年以来陆续落户国内高端纺织企业13家。
除常安纺织科技产业园外,海安还加快打造了机器人小镇、时尚锦纶产业园、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园、台商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特色园区,以专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招引强链、补链项目,海安特色产业集群遍地开花,让海安赢得了产业培育“摇篮”的美名。
除了载体平台“筑巢引凤”,产业研究院作为技术载体,也在为产业集聚“加码”。
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扎根海安5年来,以海安地方产业、企业实用性关键技术需求为主导,以“服务、支撑、造血”为指导思想,采用“院企共建,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运作,充分利用海安在装备制造业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与海安企业合作,打开了柔性饰面砖产业化生产的新空间。
2014年,苏州大学与海安县在开发区科创园共建苏州大学机器人产业院,主要面向现代企业工业应用,开发喷涂机器人及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力位混合控制打磨、抛光机器人系统、焊接机器人系统、机床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六大平台。两年多来,已经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项目6个,实现技术服务企业80多家。
每年的“中科院专家海安行”活动中,都有几十家中科院研究院所把最新技术带到海安,与海安企业“结亲”,而合作模式多为“技术入股”。
用科技力量推动项目投资,壮大产业集聚。通过前两届活动,中科院下属研究院所的34个项目扎根海安。
标签: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