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产业发展:版权保护+良性商业模式

01.04.2016  09:39

              从磁带到CD,再到数字时代,音乐从收费变成了免费,这一变化让越来越多的音乐创作人感到心寒。网络音乐的版权保护、付费模式等也成为阻碍音乐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促使版权管理部门和相关从业者开始思考音乐产业的未来该如何发展,音乐产业原创力量该如何提升,良性合理的商业模式、行业规则和标准该怎样建立。对此,在近期召开的“网络音乐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研讨会上,北京市版权局副局长王野霏结合北京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畅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音乐产业发展亟须版权保护

      作为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的4个音乐产业基地之一,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有其特殊的定位。不同于上海、深圳和广州,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主打原创品牌,全力支持音乐作品的创作。这是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定位,也是北京市版权局近年来所力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谈到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定位时王野霏介绍说。

      于2012年正式挂牌的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根据规划方案,将形成以“1919”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北京音乐创意产业园、中国唱片总公司创作园、天桥演艺园区、中国乐谷、西山文化创意大道、数字音乐示范园区等为载体的“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正如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在当年该基地挂牌时所发表的致辞中所言:“在北京建设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就是要全面发挥北京对全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成为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的典范。”

      从2011年起,北京市版权局开始主抓音乐产业,并成为推动北京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每年的‘4·26’知识产权周,我们都会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普法宣传。从2011年到2015年,北京市版权局连续5年的宣传周主题都是保护音乐版权。”王野霏表示,北京版权局连续5年围绕音乐版权保护,这在北京版权局的历史上是没有的,在国内也是没有的,“这主要基于我们的一个观点:音乐产业的发展亟须加强版权保护。”王野霏强调说。

      鼓励原创建立合理创新机制

      去年年底,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会发布了由中国传媒大学项目组完成的《2015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据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达2851.5亿元,较2013年增长4.73%。报告同时指出,原创音乐作品是音乐产业的核心所在。在王野霏看来,音乐产业这几年发展比较快,但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新歌少,翻唱老歌多,而老节目难以支撑一个产业的持续发展,他认为整个音乐产业最核心的问题是原创问题。

      那为什么音乐产业原创不足呢?“没有积极性,产业创新机制不足。”王野霏表示。以2014年进行的一项调研为例,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根据我们的调研,现在直接参与音乐产业创作的人群的收入,大概相当于甘肃省最低工资标准,大家怎么可能有积极性去创作呢?”在王野霏看来,版权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鼓励原创。

      要鼓励原创,则需要音乐产业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让大家有积极性参与其中,该从哪些环节入手呢?近年来,由北京市版权局推出的《数字音乐版权收入倍增计划》不失为一项有益的积极尝试。该计划旨在让权利人的收入翻一倍,参加计划的企业或者唱片公司赢利增加一倍,让原创音乐的作品增加一倍。此外,2014年4月,由首都版权联盟、百度联盟与国际唱片业协会中国代表处合作开展的“清源计划”,也断了盗版音乐网站的广告收入。在王野霏看来,如果不解决网络音乐的难题,音乐产业的合理机制就很难建立起来。“音乐产业的发展受制于商业模式。”王野霏总结音乐产业商业模式的混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渠道或者音乐运营的部门意见不统一,版权运营的方式或者模式五花八门,大家没有达成共识;二是使用者或者渠道跟权利人之间的对话很难进行。

      “基于这种情况,在尊重著作权法的情况下要建立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要基于以下三点:一是让权利人获得合理的回报,二是让经营音乐的网站有合理的投资回报,三是让听众有好听的歌。”王野霏表示,首都版权产业联盟下设的音乐工作委员会,就是希冀通过政府在背后来推动权利人、使用者、企业三方围绕音乐产业发展研究这个商业模式。

      正版经营振兴音乐产业

      “经过5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突破。第一,商业模式的探索初步达成共识,我们一直在推动权利人和使用者的合作。2015年最大的成绩就是我们突然发现矛盾的双方变成一体了,既是权利人又是渠道方,而这种模式的建立是音乐产业走向赢利的转折点。第二,建立起百万级或者成规模级的正版曲库。第三,产业的集聚取得了突破。”王野霏回顾了首都版权产业联盟成立以来所开展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认为,正版经营是振兴中国音乐产业的方式,除此之外无他,并且随着相关各项工作的推进,正版经营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

      去年7月,国家版权局下发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要求各音乐网站、APP于7月31日前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国内16家知名网络音乐平台在接到版权“最严令”后,纷纷下架未经授权的曲目。对此,王野霏表示,此项政策的出台,对于加强重点网站的监管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他介绍,北京市版权局也在去年9月对于属地的音乐企业开展重点监管,“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但是也有很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到目前为止版权信息依然混乱,二是授权机制不畅,三是合理回报机制缺失。”

      为此,去年年底,北京市版权局在第三届音乐产业大会上宣布2016年启动金曲版权工程,以促进我国音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音乐付费下载这一商业模式的开展,如果都把主要矛盾放在这三四百万首歌的版权上面,这件事非常难。我们认为整个音乐的下载以及商业使用不在于这三四百万首歌,而且把它们的著作权梳理清楚也需要一个过程。为此,北京市版权局采取一个办法,从中挑出2万首,帮助著作权人和互联网公司理清版权,先把新歌弄出来,通过这2万首歌建立起来一个付费机制,我认为3年以后我们就能够实现整个音乐产业正版化的转型升级。”对于启动金曲版权工程的初衷,王野霏如是阐释。

      “我们希望大的龙头企业支持这项工程,现在没有巧劲或者其他方法,只有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梳理版权,建立机制,营造生态。”在王野霏看来,良性合理的商业模式、行业规则和标准,是音乐产业良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想在国家版权局的统筹下,在权利人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核心企业和渠道方的共同支持下,音乐产业的春天一定会来到。”对于音乐产业的未来,王野霏信心满怀。  (李婧璇 王坤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