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驯养刀鱼成活率超八成 3个月最快的长了10厘米

14.12.2015  17:42

 

图为我市人工养殖的刀鱼。张园摄

 

昨天从市农委传出喜讯,我市长江刀鱼人工驯养试验取得重大突破。在最新试验过程中,3000尾野生刀鱼苗经过3个月驯养,成活率超八成,其中个子最大的已长到15厘米左右。

 

长江刀鲚,俗称刀鱼,体形侧扁狭长如刀,与河豚、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近年来,由于水体污染、酷渔滥捕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长江溯河生殖回游刀鲚群体数量急剧下降,已难以形成渔汛。每年清明前,都会出现长江刀鱼“千金难买”的窘境。

 

刀鱼习性特殊,应激反应极其强烈,出水即死,使得人工繁养刀鱼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04年,市农委渔政站在采捕刀鱼幼体的技术上率先取得突破,捕捞出水的刀鱼幼体经简单处理后,成活时间能达到10小时以上。之后我市又不断探索,让刀鱼幼体成活率达到95%以上,在全国首屈一指。自2008年起,我市陆续在马洲岛、新桥镇、孤山镇等地建起四个刀鱼人工驯养试验点,数以万计的野生刀鱼幼体游进这些养殖塘内,接受人工驯养。“最近几年虽然野生刀鱼苗能够成活,但由于饵料、生长环境等问题,成活率一直不高,刀鱼个头也相对较小。”市农委水产站站长朱爱奇介绍,这也是刀鱼人工养殖难以突破的原因之一。

 

如何让野生刀鱼苗成活、长个?近年来,市农委水产站联合水产养殖大户组成专题团队,集中攻克这一难题。滨江水产良种场负责人缪小平介绍,最近几年刀鱼一直养殖在良种场内的户外池塘。普通家鱼养殖塘一般月余换一次水,刀鱼爱干净,半个月内一定要换一次水、消毒一次。在饵料方面,良种场为刀鱼“加餐”,喂食鲜活的小鱼虾,每天都按时、按量补足饵料。可即便如此精心“伺候”,池塘内还是时常看到死鱼,刀鱼的个子也不大。

 

接连几年的试养,让我们发觉投喂的饵料可能不合刀鱼‘胃口’,室外养殖塘也让刀鱼‘不合心意’,因此刀鱼才会成活率不高。”朱爱奇介绍,为了找到刀鱼喜食的饵料,团队对鱼虾和现有人工饵料的筛选,优选出了美食套餐“人工饲料+浮游动物+鲮鱼+小糠虾”。今年9月,市农委在长江靖江段采集了约3000尾野生刀鱼苗,将它们放入温棚内的水泥池饲养,温棚室内温度控制在15℃~18℃。

 

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这批刀鱼不负众望。不仅愿意“开口吃饭”,而且出现了少有的抢食情况。昨天,市农委水产站工作人员下到塘口监测时发现,这些原本只有约5厘米的刀鱼苗长得还挺快,最长的已经约15厘米,这个生长进度已经赶超过往人工养殖刀鱼全年的生长进度。此外,工作人员统计发现本次投放的刀鱼苗养殖成活率已高达80%。

 

目前我市周边的无锡、江阴、海安等地都在进行刀鱼人工养殖试验,靖江的刀鱼养殖成活率在全省已经处于领先位置。但在我市渔业专家眼中,靖江实现刀鱼规模化养殖还需走过漫漫长路。“野生刀鱼苗成活率超八成,这只能表明野生刀鱼能够实现人工驯养,这只是刀鱼人工养殖技术的一个方面。”朱爱奇说,这种驯养模式太依赖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刀鱼资源不断减少,采捕刀鱼幼体而形成的资源优势不复存在,倘若完全依赖自然资源,依旧难以实现刀鱼规模化养殖。市农委水产站高级工程师陶桂庆认为,做大刀鱼产业,必须在刀鱼人工繁殖方面多下功夫,但从目前全国各地的研究、试验情况来看,规模化养殖刀鱼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