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靖江文艺节走向全国大舞台的《枣儿》
图为《枣儿》剧照,黄铭饰演老爷爷。
讲述人:《枣儿》主演之一 黄铭
提到靖江的优秀文艺作品,很多人都会想到《枣儿》,它曾获得“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比赛”一等奖。1998年,《枣儿》剧本经过改编,在当年的靖江文艺节首演,我有幸被选为《枣儿》主演,饰演剧中的老爷爷。
在我2006年到靖江市文化馆任职之前,我所从事的工作和文艺并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舞台上,我当过乐手、唱过歌曲,后来又参与小品排练,有不少节目受到观众好评。每年靖江文艺节举办前,都会邀请省里的导演来给我们进行专业辅导,1998年南京市文化馆的栾戈平导演来给我们上课,他对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也为我带来了机遇。
有一天晚上,我们一群人在一起闲聊,靖江戏剧小品作家孙鸿拿出了自己的原创剧本《枣儿》给栾戈平看,并告诉栾戈平,《枣儿》将被搬上舞台,演员已经初步遴选好了。栾戈平思忖良久,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向孙鸿提议让我演剧中的爷爷。我心中分外诧异,一方面是觉得能得到栾导演的信任,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另一方面考虑到剧中的爷爷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角色,30岁出头的我如何胜任呢?
许是看出了我的担忧,当晚,栾戈平与我长谈了一宿。他告诉我,老人的状态并不是单纯依靠形体来模仿的,而是要用心去贴近角色,当你觉得自己心里“变老”了,你就会从行动上自然而然体现出来。同时,老年人说话的语气、腔调都要认真去揣摩,要让观众觉得台上站着的就是一位老人,而不是演员。听完这一席话,身为“门外汉”的我受益良多,也渐渐放下了担忧,决定试一试。
上世纪90年代末,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农村留下了很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枣儿》反映的就是那样的社会现实。演出后,《枣儿》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很多人都说这是一出能引发人们思考的戏剧。听到这些评价我挺高兴的,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后来,《枣儿》经过逐级报送,被推荐参加“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比赛”。正式比赛前需要先到北京排练半个月,然而那时候的我毕竟不是专职文艺工作者,我还在供销社上班,不可能请那么久的假外出,我只好放弃了继续参演的机会,请编导另择演员。
后来我得知《枣儿》得了大奖,我由衷地欣慰,虽然最终获奖的那个版本并不是我参演的,但我始终珍惜我与《枣儿》的那一段缘分。《枣儿》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经历,也激励着我在文艺舞台上继续努力,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更多的精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