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04.12.2015  19:06

当冬日的第一缕暖阳映照着大地,晨练的人们或在公园舒展四肢,或在社区健身路径上活动筋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在公园空地上伴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这一幅幅宜居生活画面,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惠民利民”理念的生动体现。

 

以人为本惠民生

 

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变成人民群众享受创建成果的过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我市每年都确定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投入的比重超七成,解决了交通、住房、教育、卫生、食品、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的实际问题,织密民生保障网。一项项民生工程相继出成效,“生活在靖江越来越幸福”,已成为广大市民的由衷感慨。

 

2015年5月22日,我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再次强调“不搞形式主义、不喊空洞口号,真正通过创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品位、造福人民群众”。

 

追逐“文明”,收获幸福。随着创建工作不断深入,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工资性收入不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领跑泰州三市三区;初步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的就医格局,15分钟健康服务圈雏形已现;加大重点教育工程建设投资力度,新建、改扩建27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率先在全省建设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目前11个镇(街道、办事处)的20个村(社区)已配齐便民服务室、多功能室、文化活动室、民政调解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体育健身室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七室一站”……

 

破茧化蝶展华彩

 

创建,让靖江华丽转身。

 

城市面貌曾是靖江的“硬伤”。靖江人奋起直追,提出创建文明城市。此后,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靖江城乡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近年来,每年投入30多亿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实施城东大道、城西大道、新洲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全市“三横十四纵”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农村通村道路硬质化率达100%。

 

全面清洁农村河流,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河道、道路、村庄、绿化“四位一体”综合管护新模式,3年疏浚农村1718条河道,“水清、岸绿、景美”的新农村河道风貌已显现。

 

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强力推进治污工程,拔烟囟、治尾气、降扬尘,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加强“控源截污”,全面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城区污水主管网、支管网全覆盖,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在老城区新建、改建5座公园和8个小游园,城区河道基本实现水畅、岸绿,老城区更多地见绿显绿,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我市还高度重视城市特色的保护、城市个性的彰显,大力推进生祠镇、季市镇、西来镇等特色镇建设,在传承保护地域文化方面做足文章。

 

文明路上不止步

 

当前,我市正处于城市转型阶段,机动车大量增加、外来人员涌入等给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带来了很大压力,尽管实施了很多措施但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勇于挑战的靖江人群策群力,凝心聚力求突破,朝着全国文明城市迈进。

 

我市文明创建能成为众望所归,除了创建为民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靖江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推动靖江“重树苏中标杆,率先融入苏南”的现实所需,更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住在同盛花苑的摄影爱好者张亚清喜欢拍摄城市风景,透过镜头,他看着靖江一点点变美。“以前,我们总是向往江南,羡慕人家城市很美、道路整洁宽敞、公共服务完善,如今靖江城市面貌也脱胎换骨了,各项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希望靖江早日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扬眉吐气。”张亚清说。这句话道出了68万靖江人的心声。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文明路上永不止步。靖江人已准备好,以更高的要求畅想文明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力争早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