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鸣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回应公众关切 努力使气象服务更细致更贴心更周到
中国气象报记者贾静淅报道 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京闭幕。在闭幕会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在两会“部长通道”,围绕今年天气气候趋势、我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人工影响天气等热点话题,回应公众关切。刘雅鸣指出,今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重点针对突发性、极端性气象灾害强化监测预报预警,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气象支撑。
图为刘雅鸣在两会“部长通道”上就热点气象话题回应关切。
刘雅鸣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2014年至2016年全球平均气温连续三年打破纪录。在此背景下,我国气候呈现出突发性、极端性气象灾害增多、强度变大等特点。根据气象与水文部门初步会商结论,今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降雨分布整体呈现为南多北少。其中,华南、江南等地降雨偏多,华北、西北等地降雨偏少,局部干旱可能重于往年,台风强度可能偏强。影响气候趋势的因素复杂多样,初步结论尚存在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将进一步组织专家开展滚动预测,并强化与水文等部门的联合会商,密切关注并及时公布最新预测结论。
围绕进一步提升我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刘雅鸣表示,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地面、高空、空间三位一体的立体气象监测网络,地面监测站、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监测手段越来越完善。气象部门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特别是加强针对极端性、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监测,确保测得到、报得出、不遗漏;将进一步加强气象预报能力建设,把预报精准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加大对气象科技投入力度,组织力量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进一步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促使气象预报预警更精准及时;将提升气象服务有效供给能力,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气象支撑。气象部门将坚持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定位,秉承“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公共气象服务理念,面向各领域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努力使气象服务更细致、更贴心、更周到。
针对公众关注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刘雅鸣指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农业生产、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影响天气需建立在有利的气象条件基础上,中国气象局将加大科研与业务攻关力度,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强化气象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认知水平。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主题为“观云识天”。刘雅鸣在“部长通道”发出邀请,欢迎全国公众和媒体广泛参与各级气象部门组织的系列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