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仪三:挖掘散落的文化瑰宝 激发古城镇新活力

03.12.2018  12:50
第十一届中国名镇(周庄)论坛2日在江南水乡周庄举行,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为古城镇保护发展建言献策。 周庄镇提供

  中新网昆山12月2日电 (黄莹)“保护古城镇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不仅是为了展览、旅游、开展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文脉生态,它们反映的是我们民族自己文化的传统。”2日,“古城卫士”阮仪三参加中国名镇(周庄)论坛时,如是说。

  当天,以“古镇新生活——在古镇保护的前提下,持续创造美好新生活”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名镇(周庄)论坛在江南水乡周庄举行,来自古镇保护、旅游研究、文创策划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名城名镇名村代表齐聚一堂,交流探讨对古城、古镇、古村落等的保护新实践。

  自2003年我国公布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至今,全国已公布了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共有252个古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古城镇保护要避免‘走弯路’,不能破旧立新,造‘假古董’。为什么游客觉得江南水乡景色大同小异,旅游内容雷同,视觉疲劳,就是因为水乡特色迷失、活力不足。”最让阮仪三耿耿于怀的,是数十年护城岁月中那些失落的“明珠”。

自2008年首届中国名镇(周庄)论坛举办以来,论坛已成为中国名镇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实践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周庄镇提供

  江南水乡真的千篇一律吗?“乌镇,家家枕河的水阁;同里,居家宅园的恬适;西塘,蜿蜒连绵的廊棚;周庄,前街后河的街市……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精巧便捷的规模尺度,田园风光和邻里社会,各有千秋。”阮仪三说,“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其实也是在保护民族的文化自信。

  他很认同扬州通过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传统民居修缮的做法。“不仅能尽快改善古城居民的居住条件,而且能有效保护古城传统风貌,扬州古城区的‘造园乐’,居民自建一百多个‘私家园林’,重新恢复了扬州传统的诗意生活,是城市更新的一种新现象,显示了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阮仪三认为,发展旅游,是古城镇保护的一种方式,不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是为了留存记忆,留存历史文化,为今后发展新城镇提供范例。“要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去挖掘整合散落在各个村落中的文化瑰宝,振兴当地文创,让老村落的空间环境得到更好的利用,从传统中萌生出新意和生机。

  阮仪三呼吁,江南水乡申遗要“加把劲”,勇担“护遗”使命。“目前已纳入‘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文本的9个古镇申报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达1430.55公顷,要循序渐进完善‘江南水乡历史城镇遗产类群’,促进江南水乡古镇多元价值的有机组成,共同推动更好地保护。”(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