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遇到互联网:屏幕与纸张如何相加?
《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首次超越了传统纸质方式的阅读率,数字阅读正在成为当下最流行的阅读方式。而当阅读遇到互联网,到底是下一个风口,还是又一场屏幕与纸张间的对决呢?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变革的当下,迎接我们的到底是阅读的春天还是寒冬?站在路口,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或许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一个好时代,也是一个坏时代。”
在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主题论坛之一“阅读+互联网”论坛上,来自行业相关领域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数字阅读发展的未来之路。
移动阅读的变与不变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正在成为与纸质图书相比肩的阅读载体。也正因为其方便、快捷等显而易见的优点,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选择了电子阅读。而《全球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的电子书阅读总量超14亿册,平均每人3.22册,手机阅读人均花费16.47元。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阅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与革命?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为阅读带来了4个变化,即用户群体的改变带来需求的巨变,内容生命周期更短,用户本身在成长进化,跨界融合不断带来新的融合和突破。”对此,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凌云诉说着自己的思考。他以掌阅为例,7年前创建时,当时用户的阅读主力是“70后”“80后”,而现在的阅读主力则是“85后”甚至“90后”。用户群体的改变意味着其对阅读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另外整个内容消费周期的变短也带来了创作链条上的变化。根据掌阅对于其多年用户的追踪分析显示,很多用户自身的阅读品位也在不断成长中。目前不是阅读类产品在竞争,而是不同品类的APP之间对用户时间的竞争,“未来阅读跟听书乃至视频的结合会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有两个‘不变’,即用户追求高品质的内容是永恒不变的,对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永恒不变的。”张凌云补充说道,互联网+阅读,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创新,就是不断地改变,“所以说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有很多技术或者产品上的创新和改变。”
在阅文集团副总裁张蓉看来,互联网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读者提供了随时随地阅读的条件。谈及互联网阅读,张蓉有两点最主要的感受,一是用户的变化,一是手机带来的变化。“如今的‘90后’,被我们称为‘网生代’,这代人正在逐渐成为电子阅读的主流用户,他们的阅读需求更加多元化,追求个性、追求自我,在满足他们阅读需求的同时,我们也力求转化更多的严肃文学作品和品质更好的读物。智能手机则改变和影响了用户需求,使需求发生了多元化的变化。智能化的手机导致产品可以思考,你看书的同时,书也在看你,手机具备分析能力,可以记录行为模式,这些数据或许比你更了解你是谁。”
据张蓉透露,微信用户70%的时间是用来阅读朋友圈和公众账号中的内容,而不是交流,“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持续的连接,辅以多媒体的方式,照片、视频、音频,跨越了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鸿沟。”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在张凌云看来,现在电子阅读的平静期可能意味着一场更大的变革与创新的前奏,“我始终认为,电子阅读是一项‘人文+技术’的事业,互联网中没有阅读是无法想象的。有了阅读的互联网,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阅读的生态正在改变
互联网在改变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也在渐渐改变着今天的出版生态,正如赞赏社交出版创始人陈序所说:“在阅读的形式、生态急剧变化的今天,仅仅改变阅读本身还不够,因为阅读是由出版决定的,所以不改变出版不可能真正地改变阅读。”在他看来,时下一本书的出版不再拘泥于作家和出版社的“闭门创作”,历经出版1.0时代(孤立环节连接而成的工业化传播)、出版2.0时代(内容和数字化、移动终端进行结合),直至当下出版3.0时代,众筹、众包成为图书出版的新模式。
今年8月,美国未来学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便通过中国的网络众筹出版平台(赞赏网站)发起了对其新书《银带》的众筹项目,仅仅17天时间便筹足了全部款项。通过此次众筹,凯文·凯利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粉丝包括《三体》作者刘慈欣。负责该项目众筹运作的陈序表示,在谋求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引入了众筹、众包的方式,使得一个出版项目能够在创作出来之后更好地在市场上得到反响,同时也能更好地完成它的传播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版本身已经成为营销和传播的一部分。这一点一定会改变阅读的未来。”
书是静态的,阅读则是动态的。如何让读书这种行为持续下去?互联网时代,黑马会创始人纪中展以读书社群为依托,聚合了一群热爱读书的同道中人,以书为媒,以书结友,让大家因为阅读而在网络上相遇相知,并进而开展一系列的线下活动。
有着媒体从业经历的纪中展管理着老纪读书、老纪商业评论、老纪育儿等3个自媒体账号,拥有数十万的粉丝。依托老纪读书发展起来的老纪读书会还发起了幸福乡村图书馆建设计划,目标是建设1000所幸福乡村图书馆,目前已在贵州、河北等地的中小学交付使用10所,计划到今年年底共建成交付使用15所。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一定能丰富人生。纪中展坚信多读书,尤其是让更多的孩子多读书,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平和一点,“让这些孩子从小接触阅读,对他们品格、品质的培养可能会好一点。”
此外,纪中展还做了一个贰万书院项目,号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致力于中国文明的阅读与行走。纪中展的读书社群已从一个微信公众号,逐渐发展到一个读书会、一个公益组织,进而发展到一个深度的阅读组织。依据此经验,他总结道,一个好的社群需要具备下述五大要素:要有可供分享的价值观,凝聚大家;要有媒体属性,具备可传播要素;要有活动,是激发凝聚力的重要手段;要有培训,营造社群的氛围;要有交易产生,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人的行为。
行业延伸助推全民阅读
阅读与互联网的结合,在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模式的同时,也引发致力于推动阅读的相关从业者们的思考,即如何以更新的互联网技术和相关载体来深入挖掘并探索阅读的本质,凭借技术的力量让人们更加亲近阅读。
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3至5年,视频会成为互联网的主打内容。对此,优酷土豆文化节目中心总制片人姚文坛持赞成观点:“阅读不是孤立的,而应当与各种形式结合起来。大家要合力打造移动互联网阅读下的阅读生态,寻求其中最适合自己的角色,行业的延伸才能推动全民阅读进一步普及。”
比如,每天晚上10点,一个叫“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账号就会聚集上万人一起共读同一首诗。这个诗歌传播团体,每晚10点向订阅者推荐一首诗,“读首诗再睡觉,让读诗变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其简短的诗句既方便读者摘录,也适合互联网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娱乐活动占据了每个人阅读的时间。我们做读书阅读推广就是同其他娱乐阅读方式竞争,正因此,我们要以高端精品阅读引领读者。”姚文坛表示。
在新浪阅读总经理张婷看来,在阅读这个大行业里,能做的事情非常多,“尤其是在阅读和推广方面,在培养大家的阅读习惯方面,给广大读者提供更多优质内容方面,我们能够去做一些更多的尝试。”
张婷指出,在移动碎片化时代,读者无论是使用微信还是微博,其实都是在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在‘阅读+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对于优质作品内容进行宣传和推荐,充分发挥其对于阅读的促进作用。”她期待,能够有更多的跨平台或者跨行业的内容出现,利用其自身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去阅读。
除此之外,在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邢建毅看来,还应大力推动数字阅读的发展,注重服务读者、打造社群,为优秀的文字作品找到更多的出口。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要注重对数字阅读产品质量的把关,引导受众的阅读需求,把更多的文化精品呈现给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