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报社“软件”的升级包
在小学生拼音报社,报人的读书“随时随地”,你可能在电梯口的窗台上看到一个投入阅读的记者,也可能在阅览室里看到一个埋头钻研各家报刊的编辑,或是在饭桌前看到一个吃一口饭看一行字的行政人员。“拼音报人”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除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书籍,大家也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展阅读范围。这样的氛围,让报社的员工素质都得到不断提升,有效地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
阅读,让团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报社总编辑张梅霞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每天早上晨诵,从2006年开始至今,没有间断过一天。经典儿童诗、散文经典片段、《新父母晨诵》、《论语》、《大学》……除了借助搜集的资料默读或听读外,她还大声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阅读对她的改变也是明显的。她说:“经过大量的阅读,我现在内心平和、淡定了,也强大了许多。可以这样说,我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团队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家报纸出版单位,小学生拼音报社为什么要大费周折地去搞全员阅读呢?张梅霞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拼音报要转型为儿童阅读推广组织,自己必须先阅读。二是要统一员工思想,必须创建统一的语言系统。一个单位,人不可能老换,打个比方就是,硬件不能换,就要对软件不断升级。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全员学习,我们的抓手就是全员阅读、全员共读。”
再好的理论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去落实。报社每年每位员工的读书任务为10本,其中个人自主选择图书5本,报社为每位员工补贴购书款600元。另外5本系全员共读书,这里面又细分为一本经典文化方面的、一本职业素养方面的、一本家庭生活方面的、一本业务方面的、一本教育理论方面的,领导干部外加一本管理方面的。全员共读书由报社无偿提供。购书费,再加上读书活动、邀请讲座等开支,报社每年在每名员工读书方面的投资都在1000元以上。
阅读后,人人上讲台讲收获,开读书沙龙,读书笔记展评,都是分享阅读成果的好方式。在报社的会议室,至今还展出着员工们手抄的《论语》,厚厚的,一本本排得整整齐齐,颇为壮观。
在激励方面,报社除了对员工读书费用进行补贴外,还在年终评选“优秀读书人”进行表彰,并在对外派遣学习上优先考虑。以经典文化共读书目为例,去年报社的共读书是《论语》,今年的是《大学》,明年的是《中庸》。
报社还打造关于阅读的微信公众平台,比如“张梅霞日有所诵”。张梅霞将自己阅读的内容做成晨诵资料,每周一到周五的早晨,都将整理好的晨诵资料发布到自己的微信、报社内部QQ群、报社读者QQ群等多个公众平台,带动了很多员工以及社外人员一起阅读,一起晨诵。报社所做的这些努力,就是希望通过全员从阅读中汲取力量,提升修养,继续秉承“文行忠信、慎终追远”的信仰,打造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编辑出能够“智化童心,让心飞翔”的童媒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