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门、中央门、定淮门遗址将进行多元化保护展示 重现老城门,复建不再是唯一选项

19.11.2014  22:35

昨天,市民在明城墙光华门遗址段参观。 本报记者冯芃摄

  11月19日讯 老门东赤石矶新增一处登城口、开辟环城墙公交线路、“双博馆”内将设文化休闲空间……随着《2015—2016年南京城墙保护整治和申遗行动计划》正式出炉,未来两年,明城墙在环境整治、遗址保护、开放利用等方面又将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

  随着申遗工作的推进,明城墙的保护展示思路也在悄然变化。在光华门、定淮门、中央门等地面墙体无存的遗址保护展示问题上,复建不再是唯一选项,设置环境景观、标志标识和构筑构架等可逆性保护展示方式,正在成为“呵护城墙”的新共识。

  老门东赤石矶增设登城口

  “城墙公交”直通滨江风光带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两年,我市将继续推进明城墙环境整治和开放工作,实现城墙内侧15米全面贯通,同时完成城墙护城河、绿地游园、绿道景观带建设,形成生态绿环,给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亲近城墙的生态游憩空间。

  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在城墙与沿线景点之间“顺畅切换”,老门东赤石矶将新增一处登城口,实现明城墙和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景点串联。考虑到城墙全面开放后游客人数大幅增加,有关部门将在城墙登城口、两侧人行步道和部分顶部通道增设移动公厕。

  此外,城墙周边的公共交通网络也将进一步优化:城墙沿线会设置公共自行车停靠站点,市民游客可以选择在城墙脚下骑着单车观光游览;绕城墙一圈的公交环线则将成为快速便捷的“城墙观光专线”;城墙西部和北部的重要节点如神策门、挹江门等,还将开通直通滨江风光带的公交网络。

  “双博馆”只改造不新建

  3万平方米空间讲述明王朝筑城往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世界遗产的申报项目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明城墙申遗的一个窗口,此次规划建设的“双博馆”——南京城墙博物馆和明朝博物馆备受关注。

  据了解,“双博馆”没有择址新建,而是依托南京规划建设展览馆的现有建筑空间进行改造,内部四层空间将全部保留,只对建筑外立面进行适当改造。按照计划,“双博馆”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通过城砖、拓片、城墙模型、出土文物、多媒体等展示南京的城墙历史沿革、建造技艺以及明王朝的筑城往事,打造国内一流的城墙专题博物馆。

  据介绍,“双博馆”的总体概念、外立面及展陈大纲设计方案将面向全国进行招标,争取2016年10月建成开放,除了展厅之外,博物馆内还会为市民游客提供可供游憩的文化休闲空间。

  四套方案备选

  三城门遗址保护展示强调可逆性

  地面墙体已消失无存的城墙遗址该如何保护展示?除了复建之外,如今的可行性方案又多了不少新选项。

  行动计划中提出,未来两年,我市将启动光华门、中央门、定淮门遗址展示工程。今年8月,规划部门委托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两个专家设计团队,分别对上述三处城墙通道节点进行了概念性方案设计。经过历史信息调研和现场考证,两个团队一致认为,这三座城门如今都已不复存在,而且均有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贯穿,如果进行简单的仿古复制,既不能满足交通功能,亦不能修旧如旧,更与申遗原则相悖。

  市规划局副局长陈乃栋告诉记者,专家提出了四个候选方案:复建型虽有先例但争议较多,环境景观型、标志标识型分别是用绿化景观和地面铺装城墙元素标识来表现城墙走势,构筑构架型则是以抽象造型手法进行象征性复原展示——后三种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结果具有可逆性。

  11月7日,南京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召开咨询会,邀请专家和市民代表组成专家组对四个方案进行讨论。专家组的总体意见是:南京城墙应以现状保护与展示为主,保护展示手段要符合文物保护法规和申遗要求,同时兼顾城市景观及现代市民生活需求。此外,城墙的连通没有必要通过实体连通,即便是实体连通也不一定非要复建墙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标识、通道和视觉性构架等方式实现。本报记者朱凯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