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镇扬河段三期整治年内开工 最严格保护不打扰中华鲟江豚
【阅读提示】
中国江苏网2月29日讯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平静的江流下面,却是暗流涌动。记者昨从市水利局获悉,长江镇扬河段三期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水利部审查,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也通过了环保部环评,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审查中,有望于年内开工。扬州境内著名的六圩弯道、仪征水道将得到有效治理。据了解,镇扬河段三期估算总投资9.64亿元,扬州境内约5.7亿元。
镇扬河段三期整治将启
全长49.8公里,进一步改善河势
长江镇扬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江苏境内,上起三江口,下迄五峰山,全长73.3公里,左岸主要为扬州市和镇江市部分地区,右岸为镇江市。沿江两岸工业、交通、水利设施密集,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镇扬河段是长江中下游重点治理河段之一。1983年—2013年期间,镇扬河段先后实施了一期、二期整治工程和2004-2013年应急护岸工程,使得急剧变化的河势以及和畅洲左汊分流比急剧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
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镇扬河段仍存在世业洲汊道左汊分流比快速增加,仪征水道、六圩弯道等主流贴岸,岸坡冲刷,已建丁坝坍塌和原有护岸工程损毁等问题,对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沿江岸线利用等构成威胁。
据了解,镇扬河段三期整治工程的治理范围为上起三江口,下迄新民洲河口,全长49.8公里。工程在充分发挥一期、二期等整治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世业洲左汊口门护底和下潜坝工程抑制世业洲左汊发展,新建和加固护岸工程,使镇扬河段河势进一步趋于稳定和改善,对促进镇江、扬州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
对水陆生动植物最温情“人文关怀”
据悉,该项目实施将对区域生态和水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全面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环保部环评要求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对水生陆生动植物实行了最温情的“人文关怀”。
-给中华鲟、江豚
留下生存空间
环评报告首次对施工时间和施工方式作了严格的限定:将水下抛石作业安排在9月至次年2月,水下沉排和潜坝施工集中在3月,尽量避免鱼类繁殖期和中华鲟洄游期。优化施工方式,避免全横断面施工,相邻河段错时施工,给江豚等水生生物留出生存空间。优化世业洲左汊潜坝坡度设计,减缓对中华鲟等水生生物过坝不利影响。
水下在施工前采取超声波驱鱼等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渔政管理,对受伤水生动物进行救助。对受影响的重要湿地、水生生物等采取植被修复、人工增殖放流等补偿措施。开展水生生物监测,就潜坝对水生生物影响进行跟踪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
-避让、移栽、异地恢复
野大豆群落
与此同时,对野大豆采取避让、移栽、异地恢复群落等保护措施。在堤防迎水侧营造防浪林带,对受到施工破坏的动物生境和施工迹地,采取植树、植草、恢复湿生植被等措施进行生态补偿。开展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态影响监测。
施工期各类污水、船舶垃圾经收集后妥善处置,不得直接向长江排放。合理安排水下施工时间,避开取水时间;邻近取水口施工时,在取水口周边布设围油栏;加强取水口水质监测,必要时协调相关单位,采取加大水处理力度、启用备用水源供水等措施,确保供水安全。
【热点追问】
为何说镇扬河段动荡?
镇扬百年地貌变化大
过去有句俗话“割了扬州肉,长了镇江瘤”,意思是说,江北扬州坍江,江南镇江淤积,此消彼长。长江来回摆动,加上水量湍急,镇扬河段是历史上比较动荡的河段。100年前,镇江港轮船站还是座深水港,如今由于淤积不得不废弃;瓜洲本来是不断坍江,现在又成了淤积区。特别是1984年7月21日,江都嘶马连续坍江63个小时,半个嘶马镇湮没在长江里。
据介绍,六圩都天庙原为凸岸,民国二十年(1931)开始崩岸,前期顶冲点在瓜洲附近,1952年后逐渐移到六圩以下。1954年,都天庙炮台坍入江中,使左岸失去控制,弯道顶冲点逐年下移至沙头河口以下,北岸六圩逐渐变为凹岸,六圩轮渡码头一退再退,最后移至京杭运河口,坍没耕地2.5万亩。
为何六圩、嘶马多塌江?
弯道环流作用造成的
扬州坍塌强度最大的是六圩弯道和嘶马弯道凹岸。在建国前后的40多年里,六圩弯道弯顶下延8公里,后退达3公里。这是由于弯道环流作用造成的。
在顺直河段,水流方向与江岸平行,水流对江岸的侵蚀小;而在弯道段,水流与江岸有夹角,水流动力轴线临近凹岸,弯道环流与纵向流结合成螺旋流。通常河道表层水流清、含沙量少,底层水流浑、含沙量大。表层的清水流向凹岸,使凹岸发生冲刷;当水流由河底沿凸岸上升时,由于泥沙颗粒自重的影响及水流携沙能力减小,大量泥沙淤积于凸岸,从而形成弯道凹岸越冲越深,岸坡变陡,弯道凸岸越淤越浅的局面。一旦岸坡失去平衡,由量变到质变,则引发江岸大面积坍塌。
通讯员徐敏记者姜涛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