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水源地整治工程初战告捷 根除多年“顽疾”
编者按 去年7月,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江苏进行督察。为全面传递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整改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反映我省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及时报道省有关部门及地方党委、政府推进整改工作的有关政策、整改措施以及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等情况,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
水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前提,饮用水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水源地水质至关重要。去年7—8月,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江苏时,对镇江市“征润州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存在水产养殖场”以及“西口门砂石码头长期非法占用征润州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的长江岸线”开具了整改意见,提出“对违法设施全部予以拆除”的整改目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中央环保督察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镇江市委、市政府积极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迅速制定整改方案,结合全省“263”专项行动,对点明的问题,依照清单制、销号制逐一交办,并纳入人员与工作目标考核。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和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节点,抓紧落实整改,并对已整改到位的问题,健全长效机制,坚决防止问题反弹。
迅速整改恢复生态面貌
春末夏初,记者再次来到镇江市主要的水源地——长江征润州水源地保护区,昔日零散分布的码头和养殖场已经不见踪影,保护区警示标识和专人盯防随时可见,清澈的长江水从这里出发,流向千家万户。
截至目前,长江征润州水源地保护区附近的两个养殖场中的正东养殖场场地平整完毕,进入生态修复阶段,大强养殖场已经关闭,场地非法设施也已经清理。镇江市润州区对该区域统一设立水源保护区警示标识,并指定专人盯防管理,努力落实各项保护与防范举措。西口门砂石码头区域内所有生产用吊机、传送带等设备也已经全部完成拆除工作,场地恢复平整清洁。至此,镇江市“长江征润州水源地保护区隐患排查与综合整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明确时间节点根除多年“顽疾”
早在2008年1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镇江市政府就启动了水源地保护工程,但相关养殖场与砂石码头的整治因种种原因一直难以推进。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集中供水需求逐年增大,饮用水源所在区域的工业、生活和面源污染,给水源环境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保护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就要求水源地整治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针对中央督察组提出的意见和目标,镇江市委、市政府重拳出击,多部门综合施策、联合督办,水源地属地润州区政府建立了区、街道、村组三级工作体系,全面启动问责约谈,整治推进情况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坚持一户一策,逐户进行资产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测算合理方案。2016年8月,所有码头停止营业;9月,鱼塘停止营业,并完成鱼塘土地收回有关法律程序;11月,根据《合同法》《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规定,依法收回两个鱼塘的土地和鱼塘、拆除违法违规设置的码头。此外,协调落实资金,加快清塘清场。积极协调落实补偿资金,对于已签约的及时兑付、及时补偿。同时,对于已签约、收回的,加快拆除房屋,回填鱼塘水面,砌筑围墙围挡,恢复生态面貌。
全程监管杜绝水源污染
地处江河中下游的城市如何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如何杜绝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我省制订的《江苏省贯彻落实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中明确,制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太湖、长江、淮河流域和近岸海域,建立以水质控制单元为核心的精细化治理管理体系。完善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机制,限期关闭搬迁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设施,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到2020年,市县基本实现“双源供水”和自来水深度处理全覆盖。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旨在长效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镇江征润州水源地原水水质安全保障工程已正式投用,采用国内领先的原水“慢跑入库”技术,让原水在调蓄池内缓慢自流超过12小时,实现原水水质处理工艺可预警、可控制,为应急调度处置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提供充足时间,大大提高了饮用水源安全系数。(吕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