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政资金、银行贷款、融资担保破解旅游业融资难

04.11.2016  15:39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万亿支柱产业。然而,旅游业属于轻资产,面临融资难题。昨日,记者从全省旅游项目融资担保及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使用管理推进会上获悉,江苏省正通过财政资金、银行贷款、融资担保等三方联动,为万亿旅游产业解决资金难题。

   重点项目遭遇融资难

  9月1日,扬州清水潭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获得一笔7年期、10亿元的资金支持。这笔资金由高邮市经济发展总公司发行,票面利率3.65%,创下2008年以来县级发债企业利率新低,节约财务资本1600万元。

  清水潭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是扬州和高邮市政府打造的重点旅游项目之一。高邮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维飞说,政府重点项目能从各大银行贷款,但由于土地政策收紧,土地难以作抵押,从银行贷款多为流动资金贷款,单笔金额小、期限短、利率高,且用款条件高,日常融资管理维护繁琐,整个工程建设进度受到影响。“申请到省财政厅推出的旅游融资担保项目计划后,由具有AAA信用评级的省再担保公司作为增信,很顺利地发行了企业债,总发债规模是16亿元,第一期是10亿元。”他说,这笔7年期、低利率的资金,对于项目整体规划、建设速度提升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政府重点项目尚且如此,普通旅游项目更加面临着融资难题。成立于2005年的篱笆园农庄是宜兴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带动1000多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同时通过特色民宿发展,拓展当地人增收致富新途径。然而,回首当初融资路,篱笆园总经理黄亚云有一肚子苦水。“2013年,我想提高游客的接待能力,筹划建设一家规模化的茶文化主题酒店,投资预算5000万元。”她说,自己找了很多家银行,都因没有抵押物,银行不给贷款,项目一度陷入停滞局面。后来,她从别人那里听说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以第三方担保方式获得贷款500万元,酒店项目得以启动。

   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

  “旅游有资源、生态有修复、融资有缺口、渠道有阻碍、资金无着落”,这“四有一无”,是旅游企业和项目建设普遍面临的难题。为化解这一难题,近年江苏省一直加大财政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积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方式,逐步构建“财政资金无偿投入、旅游发展基金有偿使用、融资担保支持”的“三驾马车”格局。

  “财政资金主要是用于旅游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基金则是化解中小旅游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担保则是为较大的旅游投资项目提供担保服务。”省财政厅副厅长宋义武说。

  旅游融资担保是全国首创。去年起,省财政厅将连续5年每年拿出不低于1000万元,作为“融资担保风险代偿准备金”。截至今年9月中旬,全省超百户旅游企业申报旅游项目,102户旅游企业融资33.55亿元,其中旅游担保融资项目32个,融资规模28.81亿元,旅游产业基金项目70个,融资规模4.74亿元。

  由于旅游业属于绿色、环保产业,关联众多行业,具有增收富民等作用,各地都在建设或者准备上马一批旅游项目。以宿迁为例,目前累计申报省级旅游担保融资项目24个,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项目6个,在全省各设区市来说属于数量较多。从全省范围来看,今年33个全国优选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1100亿元,融资缺口560亿元。

  相比于旅游业庞大的融资需求,仅靠财政资金显然无法满足。宋义武说,旅游业发展壮大、结构调整需要更多有偿资金,所以必须采用政府撬动的方式,用财政少量的钱带动担保机构、金融机构进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市场化融资是趋势

  作为旅游产业基金和旅游融资担保的实际运营方,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乐夫认为,财政资金具有引导示范作用,不仅可撬动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本,还可将财政资金的效用最大化。

  “银行也看到旅游项目的未来前景,但受限于没有合适的抵质押物,不敢贷款。”张乐夫说,财政资金的投入、省再担保的增信和担保,可打消银行顾虑,目前已覆盖到全省各设区市,合作的银行超过10家。从待审批的项目来看,旅游担保融资项目有20个,旅游产业基金项目5个。他预计,到今年底,将实现项目规模倍增,数量递升。“这种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旅游投资市场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全国具有复制性和推广性。

  不过,在旅游企业面前,财政资金和金融资源有点“一头热”。省旅游局副巡视员肖飞说,部分旅游企业、旅游部门,只关注每年度的财政专项资金,对于市场化运作并不熟悉,部分设区市的旅游产业基金和旅游融资担保推介工作甚至出现“停滞和截留”现象,“从构建‘畅游江苏’体系来说,投融资体系的市场化运作是趋势。各地旅游企业、旅游部门亟需认识市场化运作模式和趋势,提升地区旅游项目的投融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