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丁丁腔”喜获2014年度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经费
09.01.2015 00:55
本文来源: 财政厅
2014年12月15日,铜山区财政局收到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下发的通知(徐财教【2014】156号文),铜山“丁丁腔”成为“2014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保护项目”之一。
“丁丁腔”, 始称“太平歌”,源于17世纪后半叶,兴起于利国镇厉湾村、寄堡村、庙庄等一带,原为村民自娱自乐的歌谣,在传唱中不断完善,由独唱、而对唱、合唱,发展为戏剧形式,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其声“丁丁冬冬”清脆悦耳,遂得名(更名)“丁丁腔”。明末清初,常有漕运船队经过利国,使之在苏鲁豫皖接壤一带广为流传,成为徐州特有的戏曲种类之一。由于战火不断、民不聊生,艺人流离失所,在解放前此剧种已陷于失传的境地。
解放后,随着全镇人民建设家园热情的高涨,“丁丁腔”得以复燃,并在1958年全省文艺汇演中获奖,1960年春节期间全市汇演中受到观众的如潮般地喜爱,同年5月由徐州师范学院艺术专科师生以此剧种“花香万家”参加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文艺汇演,受到省戏剧界、音乐界专家、学者与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此后,利国镇艺人被邀在徐州戏校开设“丁丁腔”培训班。
“丁丁腔”虽属小众剧种,但是他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抒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假、恶、丑的鞭挞,唱腔优美、高亢,伴奏如山间流水、跌宕,极富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2014年,徐州市将此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并下达专项保护经费,必将有力推动这个古老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来源: 财政厅
09.01.2015 00:55
中国与毛里求斯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2019年10月17日,商务厅
“201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曲阜孔府隆重开幕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0周年纪念日,商务厅
苏、鲁、皖三省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培训班在徐州举办
9月9日至11日,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