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钦岐:30年攻坚克难成“车工状元”

25.08.2016  21:11

 

工匠名片

 

姓名:范钦岐

 

性别:男

 

年龄:48岁

 

岗位:个体户

 

推荐理由:2008年在靖江市车工大赛中获第一名。

 

匠人之语:我的技术都是被逼出来的。

 

在车工行业干了整整30年,范钦岐不光练就了一身超凡的车工技术,成为靖江车工界少有的高级技师、靖江市“车工状元”,他还以攻坚克难为乐趣,为众多机械加工企业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

 

被逼出来的“车工大师

 

我的技术都是被逼出来的!”谈到自己的车工生涯,范钦岐自嘲道。

 

1986年,范钦岐进入原江苏希达空气净化设备总公司,成为金工车间的一名车工学徒。当时的希达公司生产形势好,车间天天加班。工作虽然很累,范钦岐却把握住绝佳的学习机会,短短几个月就掌握了普通车工的基本技艺。在希达公司的工作中,范钦岐善于发现和总结,几年下来,他改良了“R接管”“拼帽”“车闷盖”“割铝管”“车锥管螺纹”等生产问题。

 

范钦岐的车工技艺提高最快的时期,是在台资企业原靖江颖曜五金制品公司工作期间。2001年,因原公司破产,范钦岐加入了颖曜,认识了台商老板冯一鸣。“冯一鸣自己精通技术,还带领我们一起干,敢于让我们尝试。”范钦岐说,冯一鸣不但教会他很多技术,还给他买了很多书,交办很多车工设计、加工任务,逼着他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正是在企业的倒逼下,范钦岐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由于工作出色,他被任命为公司工程部模具组组长。

 

割舍不掉的“车工情怀

 

范钦岐辞职创办自己的金属切削加工作坊,也得到了冯一鸣支持。

 

在颖曜公司当管理,我实在适应不了,我感觉自己离不开喜欢的车工工作。”范钦岐说。从业30年,范钦岐放弃了不少管理层的工作机会,就因为其始终割舍不掉这份“车工情怀”。

 

许多人问范钦岐,现在很多企业都使用数控车床,你为何还坚持使用普通车床。“数控加工在精度和批量生产上的确有很大优势,但我还是钟爱普通机床。一些创新性强、非标准化的产品,仍然需要普通车工。如今,技术精湛的普通车工,对企业来说是非常稀缺的人才。”范钦岐对自己的坚守充满自信。

 

2008年9月,在靖江市车工职工大赛中,范钦岐凭借高超的技艺,一举夺得大赛第一名,成为靖江“车工状元”;同年,范钦岐又在泰州市车工职工大赛中获得第二名。近年来,他还被人社部门选聘为江苏省第二届、第三届技能状元大赛的裁判。

 

专治疑难杂症的业界“老中医

 

他专门解决机械上的疑难杂症。”业内人士都称范钦岐为车工界的“老中医”。

 

范钦岐不但在车工技艺上独领风骚,他还勤奋钻研,自己买书研习机械加工技术。现在,车、钳、刨他样样精通,并能独立设计制造特种机械设备。

 

2008年,我市一家空调厂需要制作原型金属零件,车床加工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需要一台专用的剪切设备。手工制造剪切机极具挑战性,喜欢啃硬骨头的范钦岐接下了这个活。由于无技术借鉴,范钦岐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研究设计方案。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独立手工制造出了一台低能耗、高效率、操作便捷的剪切机,解决了该空调厂的生产难题。

 

类似这样的疑难杂症,范钦岐每年都要解决三五个。“困难是一块顽石,对弱者而言是绊脚石,对强者而言是垫脚石。”范钦岐说,他每解决一个难题,技术就能上一个台阶,心中多一份快乐。

 

近年来,他在车工界的名气已传到周边城市,许多市外企业慕名前来,请他帮助解决机械加工的疑难杂症。

 

范钦岐说:“德国的机械加工作坊能坚守上百年,是因为精益求精的技艺。我也要打造这样一个独特的加工作坊,专门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帮助更多的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