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
2014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引领着中国经济不断开创新气象新格局。
一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既增强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又自觉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经济加快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
岁末收官之时,回望来时路,面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考验,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江苏经济稳中有进,与全国一样步入了新的良性运行轨道。
稳增长,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对于长期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江苏而言,面对新常态,保持一个怎样的发展节奏,海内外都十分关注。
见事早,方能谋划实。2013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江苏发展放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来审视,鲜明地提出明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必须高度关注、深刻思考如何在转型升级中把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
新形势逼出新考题。由于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最大,结构又以“两头在外”为主,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自身庞大的体量下,江苏如何增加和稳定“向前走”的动力尤为重要。
捷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是无锡出口加工区内的元老级企业,以生产、装配和代加工为主,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型加工贸易企业。今年初,当拿到无锡海关新推出的“惠企套餐”时,公司物流部主管方建峰激动地说:“我们可以对出口到国外的自产产品开展维修检测了,这对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真是个政策利好。今后,我们还可以承接全球的专业维修业务!”
积极应对新常态,努力适应新常态。江苏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为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着力深化各项改革,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发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切实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稳增长、促发展开辟更大空间;更高层次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抓住用好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机遇,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领域……
评判一年来江苏经济走势,数据是最有力的印证。江苏调查统计局提供的信息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江苏经济增长告别高歌猛进,增速分别为8.8%、8.9%、8.8%,在合理区间“凌波微步”。1—9月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43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和物价之间形成了良性的组合。”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刘兴远介绍,9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保持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与上半年持平;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15.3%,企业亏损面较上半年收窄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9%。
相较前几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今年江苏经济正在向中高速增长换挡,而经济增长的结构在持续改善,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经济内生的新动力有所集聚,同时新经济成分在茁壮成长。
调结构,转型升级“蹄疾而步稳”
步入新常态,经济如何才能“行稳致远”?关键要抢抓机遇、优化结构、重塑动力。放眼江苏,各地各部门都把落实总书记对江苏转型发展的三项重点任务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经济结构向高轻优强迈进。
10月,南京石化商品合约交易中心继江苏股权交易中心之后,成为入驻南京河西CBD的第二家金融要素市场。“河西CBD是江苏重点建设的金融中心,也是南京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正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南京河西CBD党工委书记缪昌根介绍,截至目前,河西CBD已入驻金融法人总部12家、省级以上分支机构58家,各类金融机构超过300家。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王庆五教授认为,根据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正是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特征。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江苏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3%。这样的变动,也孕育出经济结构的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高于GDP和第二产业增速;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增长优于传统产业。
与此同时,江苏努力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能过剩的隐忧、人口红利的减持以及外部竞争态势的新变,催生出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的新自觉:以创新增优势,向着价值链高端攀升!
“与其被冲击,不如去冲浪!”8月20日,一场由省委书记主持召开的互联网经济发展座谈会引起业界的共鸣。罗志军寄语出席会议的企业家们,要努力在这一大浪潮中“识得水性”、赢得主动,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凤凰涅槃”提供新的动力和途径。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只有不断练就科技创新的“筋骨”,才能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健壮江苏经济的肌体。位于常州溧阳的江苏上上电缆集团业内很有名气,近年来一直积极谋转型。集团财务部经理姜建军告诉记者,公司建成了世界首个用于电缆行业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研发生产的k1类核电缆打破了国内此类电缆一直靠进口的历史,而耗时两年研发的第三代核电缆AP1000获得国家科技奖第一名。今年,在电缆行业整体销售下滑的背景下,“上上”电缆销售增长了10%。
适应新常态,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江苏又一发力点。2014年前三季度,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7%,增速分别超出苏南、全省和全国1.6、1.9和3.3个百分点。
抓改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新常态呼唤新作为。面对转型发展的爬坡过坎,江苏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加快构建有利于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制度安排,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2月9日,春节后刚上班,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即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要求“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力实现新一轮改革开好局起好步”。一年间,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七次会议,研究确定了2014年工作要点、季度推进计划和任务分工方案,相继制定出台近40个重大改革文件。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一系列改革新招实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施展,一些重大改革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地改革试点深入推进。
9月16日,镇江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取消了“医保定点资格”等的行政审批—今后,除清单中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企业和群众不再需要到政府机关部门盖章,真正实现“目录之外无审批”。
在此之前,省长李学勇已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拿出了“建立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一揽子改革方案。这是省级层面首次针对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进行系统设计。继今年7月向社会公布省级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共减少和合并省级部门行政权力1021项后,12月10日,省政府又公布了56个部门的“责任清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5张清单’,就是为了厘清哪些事情应该交给市场,哪些权力应该由政府来运行。”省编办主任俞军介绍说。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激活经济“一江春水”。省财政厅厅长刘捍东举例说,在竞争性领域,我省采取财政支持搭建信用平台、股权投资基金、第三方担保等市场手段改革财政支持方式,完善“资金改基金”的运作模式,省级财政有偿使用资金总量达27.55亿元,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500多亿元。
金融改革创新,则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省金融办相关人士介绍,我省实施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允许被列入试点银行“名单制”管理的小微企业在续贷过程中部分转贷,预计到年底将为5000家小微企业节省续贷“过桥”资金近10亿元。
重生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两年前,高淳经济开发区入围台湾统一集团的落户候选地名单。统一集团列出几百页的深度调查表,除了分析学校、医院、治安情况,还要求列出水质情况和近几年的空气质量指数。最终,高淳从4家入围的开发区中脱颖而出。高淳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统一集团最终选择高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高淳绝佳的生态环境,生态已成为高淳招商引智的金字招牌”。
高淳的实践,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步入新常态,江苏人更加深入地思考,没有富余自然禀赋资源的“红利”可“吃”,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如何永续山青水绿、金山银山兼得的“江南美景”?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全国第一个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江苏积极创新,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努力探索“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之路。
率先划定生态红线,是江苏敢于担当的实干之举。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告诉记者,全省共划定779块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红线区的陆域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2%,其中一级管控区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严禁有损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而为了保障红线区域的利益,省财政今年还拿出15亿元作为生态补偿。在太湖之滨的苏州吴中区马舍村,村民施永飞告诉记者,苏州市2010年即开始给予村子每年100万的生态补偿,让他们安心“不发展”。如今划入红线,又增加了省级补偿,村民守护太湖更自觉、更有积极性了。
事实上,除了严格限定“不开发区”,在江苏的各开发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越来越成为核心追求。位于扬州江广融合地带的“七河八岛”,是扬州的地理中心、生态中心,是连淮扬镇铁路的必经地和城市东部交通枢纽的所在地,更是未来该市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窗口前沿。一年前,扬州在此设区成立生态科技新城,一锹未动先定“铁律”:严格控制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污染排放,严格禁止违法建设。之后更是将“四控一禁”上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在约51.5平方公里区域中,禁止商业开发的生态“留白区”占总面积近60%,“未来5年内都不得开发建设商品住房”。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生态科技新城是城市未来接力发展的“家底子”,要像扬州工精雕和田籽玉一样,把这块风水宝地呵护好、规划好、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