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回首2014连云港也是蛮拼的
中国江苏网1月21日讯(记者 黄威)2014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这一年里,贯穿港城全年工作的一条红线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盘点2014年,港城取得的成绩值得自豪: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0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9.8亿元,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8亿元,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3.6%、13%、20.8%;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3%、12.3%。十大民生工程和百件惠民实事顺利实施,一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事项得到解决,在加快改革发展过程中群众得到实惠。
从饮用水改善、背街小巷改造、中哈国际物流合作基地启用、连盐铁路快速推进到连淮扬镇铁路开工建设,一年来,港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民生幸福工程扎实推进。回首这一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句:2014,港城也是蛮拼的!
关键词 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取得突破
区域合作开创新局面
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际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工程建成启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个经贸合作实体项目。
全面深化对外合作
与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结为友好城市;与立陶宛共和国交通部签订共建海陆链网合作协议;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确立友好合作关系;中韩陆海联运列入全国试点。“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落户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连云港被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首要节点城市、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和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
重大建设加快推进
港口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连云港区3个通用泊位完工,徐圩港区4个泊位全面建成,赣榆港区一期液体化工泊位、燕尾港区2个5万吨级泊位投入试运营,新增吞吐能力1600万吨;新国际客运站投入使用。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旗台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建成,北疏港高速公路隧道贯通;连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开工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新机场选址获国家批复;田湾核电站3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500千伏南翼输变电工程获得核准。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等地务实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引进内联到位资金948.7亿元,增长23.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7%,增幅全省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80.2亿美元,增长20.8%,增幅全省第一,其中对俄罗斯、中亚五国出口分别增长26.8%和67.3%。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21个。全市开发园区完成业务总收入5900亿元,增长14%。获批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获准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开展口岸查验“三互”、“三个一”改革。全面启动长三角通关一体化及苏北五市检验检疫一体化工作,徐圩港区实现口岸临时开放。
关键词 扩量提质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装备制造、石化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冶金产业实现产值800亿元,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宏创药业、亚邦产业园等124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珠江钢管、虹港石化、益海特种油等108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45家,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达5家。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17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05亿元,工业设备投入增速全省第一。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
重点服务业快速发展
6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5亿元。物流产业实现产值700亿元。新增各类融资380亿元,其中直接融资162亿元,太平洋石英成功上市,全市上市公司达7家,10家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花果山获批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荣膺“中国十佳海洋旅游目的地”。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新增设施农业11.5万亩、适度规模经营32.7万亩。新批省级农业园区、出口示范区各2家,出口示范基地总数全省第一,农产品出口4.5亿美元。新建放心农资直营店110家。全面完成粮食危仓老库改造任务。高标准农田比重苏北第一,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
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1%,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7%,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市科创城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科院能动中心开始气化炉试验。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在全国新批的5个创新药中恒瑞、豪森各获1个,豪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创成国家级海外智力工作基地。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20名。
关键词 统筹城乡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
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
顺利完成赣榆、海州区划调整,行政区划与功能组团关系逐步理顺。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59%。
主城区功能日益完善
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得到加强,一批城市综合体和历史文化街区建成营业。交通路网得到优化,海滨大道、环云台山大道基本贯通,打通科苑路、运河路等5条“断头路”,完成人民路、大港路等14条主次干道改造。市区新辟公交线路7条,优化调整12条。完成旧城改造55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6.6万平方米。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三县县城承载能力加快提升,东海滨河新区功能快速完善,灌云东城区配套建设加快,灌南硕项湖片区初具功能。全市镇村规划实现全覆盖,重点中心镇加快建设,示范镇村建设投资达34亿元,温泉镇、桃林镇创成国家级宜居小镇。区域供水、污水处理及镇村垃圾转运等基础配套逐步完善,建成农村公路600公里、桥梁88座。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
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显著,超额完成省定PM2.5削减任务。强力推进化工园区专项整治,关闭化工企业34家、责令整治187家。整治燃煤小锅炉103台,淘汰老旧机动车1.1万辆。秸秆综禁工作扎实有效。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秦山岛一期工程完工,港口航道生态修复全面实施。市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成投用。绿化造林28.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8.6%。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东海、赣榆建成省级生态县区。
关键词 民生幸福
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群众的饮水安全一直是政府牵挂的大事,经过三年不懈努力,投入资金20亿元,开挖蔷薇湖,新辟沭新渠,引得活水来,城区饮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百万居民喝上了更加干净的水。在农村偏僻地区实施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建管网,净水源,去年让43万农民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
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投入2.1亿元,整治市区14个低洼易涝片区、1167条中总长达到120公里的背街小巷。去年雨季没有再发生大面积积水,30万群众直接受益。改造老旧小区60个。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完成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5300户居民喜迁新居。初步完成18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富民工程加快实施
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29.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零就业、零转移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强化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全市新设立企业数、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8.6%和128.2%。深入开展石梁河库区等片区集中扶贫开发,100个村、12万人实现脱贫。
社会保障不断强化
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达96%,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合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0%和70%。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连调”和城乡居民保险基础养老金“三连调”,新增失地农民全部进保。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5738套,首个公租房小区竣工。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9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困难居民医疗救助自然增长机制,近7万名残疾人得到相应保障。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改造中小学校舍45万平方米,师专二附小新校区、市公共卫生中心等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教育现代化建设苏北领先,东海、灌云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代表江苏省参赛的新海实验中学荣获“201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冠军。县级公立医院均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免费婚检率达81%。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连云港之夏、第八届中国曲艺节等系列活动,20件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表彰,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26万场次,我市成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市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我市运动员在青奥会、省运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社会治理不断完善
村、居两委完成换届选举,创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43个。建成“政社互动”试点社区40个,乡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加强平安港城建设,刑事发案总量同比下降4.1%、破案总量同比上升3.7%。以“五大专项行动”为抓手,积极推进信访百案化解,持续开展消防、道路交通、校园安全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查办了一批重大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案件。查处价格违法行为91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赣榆区法院姜霜菊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最美基层干部,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推进军地融合发展,创成省级双拥模范县区5个,灌云县开山岛“夫妻哨”王继才夫妇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减灾、地方志、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得到加强,红十字、慈善、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