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空气优良率跻身全省“三甲”
日前,连云港市环保局发布了2014全市环境质量状况。统计显示,港城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持续加强,城区、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施,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水、气等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PM2.5年均浓度下降8.66%
环保部门统计显示,2014年,市区PM2.5浓度值为61.2微克/立方米,在全省排名第2位;PM2.5浓度较2013年的67微克/立方米下降8.66%,圆满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2%的目标任务。在此利好因素带动下,市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9.4%,在全省排名第3位,优良率同2013年相比上升2.7%。
连云港市环保局副局长韩尚富表示,2014年,市区6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中,除臭氧年均浓度与2013年基本持平外,其他5项污染物浓度均比2013年有所下降。“除两项颗粒物指标PM10、PM2.5年均浓度超标外,其他4项污染物浓度均达到相应国家二级标准。”
据了解,造成连云港市空气污染主要成因一方面是本地污染仍然较重。从PM2.5源解析数据分析,机动车尾气仍为首要污染物,占25%左右;工业源和燃煤污染也较大,各占18%左右。另一方面是受北方污染影响较大。由于连云港市离北方灰霾高发区较近,受外源输送影响较大,北方灰霾污染物经常南下影响到该市。
而从全年空气变化趋势来看,市区空气质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7、8、9月)空气质量较好,而冬季(12、1、2月)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冬季PM2.5平均浓度为夏季的2.5倍。特别是去年上半年,受暖冬和低降水量影响,市区空气质量整体较差,与2013年相比PM2.5浓度不降反升。下半年,随着连云港市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及在青奥会、连博会、国家公祭日等期间采取特别管控措施,市区空气质量明显优于上半年,带动PM2.5年均浓度下降8.66%。
水、声环境质量有所改观
环境监测结果表明,2014年,全市8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水质达到三类及以上断面占56.8%,劣五类占12.5%。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83.9%,比去年的76.7%上升7.2%。市区14条河流达标率为57.1%,与2013年基本持平。不达标河流为排淡河、玉带河、龙尾河、西盐河、烧香河、大浦河。
韩尚富介绍说,环保部门正在与财政部门会同出台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办法,以排淡河为例,届时市内范围内,一旦其流经区域上游水质不达标影响下游,将由上游所在地向下游所在地进行补偿,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各地切实将水源保护落到实处。
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统计显示,2014年,全市10个海洋功能区达标率为50%,14个监测点有8个监测点年均值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达标率为57.1%。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同时,10个功能区噪声全部达标。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5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3分贝。
目前,连云港市已经出台《连云港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建立起严格的监督管理和评估考核体系,对因实施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而形成贡献的地区,市级层面将通过财政资金给予补偿。环保部门表示,今后海洋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有了“护身衣”。
环保整改污染减排见成效
2014年,连云港市全面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整改与建设,全市共整改提升污水处理厂21座,新建污水处理厂15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实现较大提升,污水处理负荷率由原来的73%提高到85%,达到了环保部下达的整改要求。环保部门表示,在按照往年统计的增量水平情况下,可以完成年度减排任务。除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外,年初排定的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重污染企业以及工业企业废水处理、烟气脱硫脱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治理等减排项目也已基本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连云港市将淮河流域项目建设管理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加以推进。目前,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十二五”规划的22个项目中,18个项目基本完成,15个项目已经投运,达到省确定的序时进度。积极推动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市区排淡河、东海县玉带河等8条列入省综合整治计划的城市河道,通过采取截污控源、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等措施,建设污水管网70余公里,清淤疏浚河道近50公里,实施生态调水1亿余立方米,城市河道水环境得到改善。排淡河东盐河段、开发区段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其他区域整治工作正加快推进。环保部门表示,目前,新一轮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即将出台,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力度将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