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交汇”进行曲!从非亚三国看“一带一路”江苏行动

12.06.2016  11:13

奏响“交汇”进行曲

——本报记者探访非亚三国看“一带一路”江苏行动

  6月3日上午10时许,在简陋的桑给巴尔纳兹莫加医院,妇产科门口挤满等待就诊的人群,援桑医疗队队员们正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完成繁重的医疗任务。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于先云摄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近日,记者飞赴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以及亚洲的柬埔寨,万里之外实地探访江苏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具体行动。记者所到这三国,都是经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而来自江苏的投资和帮助,不仅显著改善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更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也证明,“一带一路”不仅是合作共赢之路,而且是和平友谊之路。

  “把与中国合作的一半精力用于江苏

  6月1日上午,20岁的埃塞俄比亚姑娘提及斯特珍巴巴,像往常一样乘公司班车,从4公里外的德不瑞特来到东方纺织厂上班,这家工厂位于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南30公里的东方工业园内。

  只上过初中的提及斯特珍巴巴是2014年6月7日开始来这上班的,她家中还有9个兄弟姐妹,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东方纺织对我来说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我不仅有了工作,让我的家庭有了固定收入,而且我在工作中还学到了很多知识。”面对来自江苏的记者,她用真挚的言语和灿烂的笑容,表达着她对这份工作的珍爱。

  像提及斯特珍巴巴一样,在东方工业园还有约8千名埃塞工人,他们或许并不完全明白“一带一路”这个词,但“一带一路”已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东方工业园的创建者、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其元,这位来自张家港的汉子,凭着张家港人特有的闯劲,十年前来到这里投资成立了一家水泥厂。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他萌生了将江苏工业园区模式复制到埃塞的大胆想法。

  而如今,经过8年多的规划建设和运营,这座埃塞第一家工业园也是最大工业园,已吸纳了50家企业入园,涵盖制鞋、汽车组装、钢材轧制、纺织服装等行业。

  在东方工业园会议室的墙壁上,记者见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等中埃两国领导人来这里视察的照片。而6月1日当天,由省委书记罗志军率领的江苏省友好代表团,访问埃塞的第一站就选择了东方工业园,这更让卢其元信心十足。

  “我们的目标是把东方工业园打造成江苏在非洲产业转移的基地,到2020年把园区范围扩展到12.5平方公里,再用5到10年时间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卢其元雄心勃勃。而在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眼中,东方工业园是埃塞第一个工业园区,他和卢其元见面超过十几次,支持工业园发展,就是在发展壮大埃塞自己的工业。

  “我来埃塞一年多,来东方工业园已不下四五次。”中国驻埃塞大使腊翊凡对记者说,江苏企业家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进取意识很强,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都很高,而且义利并举,做了很多修桥铺路、济困助学的公益事情。

  “为推动与江苏合作,我们专门建立埃塞投资委员会,帮助东方工业园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埃塞总理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博士来中国已30多次,堪称是“中国通”,他说埃塞已把与中国合作的一半精力用于江苏。

  埃塞如此看好中国和江苏,显然是“一带一路”战略,给埃塞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腊翊凡大使认为,埃塞过去十多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作为“最不发达国家”,更享有欧美发达国家免关税免配额的特殊待遇,加之这里劳动力资源丰富,各项成本不高,已成为投资的热土。

  而东方工业园的成功,则让更多实力雄厚的江苏企业摩拳擦掌。中江集团已承包埃塞俄比亚联合银行总部大楼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的新地标。江苏阳光经过一番考察,其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已于今年3月签约,总投资9亿多美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力争明年年底上马运营。保利协鑫则着手投巨资开发这里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争取三年内拿出产品。而在省委书记罗志军和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的共同见证下,来自昆山的江苏AB集团和正佰电器,6月1日则分别与埃塞投资委员会签订意向书,计划在埃塞的德雷达瓦工业园区上马纺织服装项目和高低压开关成套设备项目。

  “江苏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中,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上,倒逼自己转型升级。”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认为。

  “这里的人看到我们,都叫‘医生’

  “桑给巴尔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从医疗合作开始,此后不断延伸到其他领域,江苏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桑给巴尔总统谢因坦言,他一开始只知道援桑医疗队来自中国,后来才知道这支医疗队一直来自江苏,这让他感动不已。3年前访问江苏时,他特意看望了在桑工作过的老队员。

  从1964年8月起,我省承担向桑给巴尔派遣援外医疗队任务,已连续不断坚持52年,累计共派遣援桑医疗队26期,共677人次。6月3日上午,在简陋拥挤的桑给巴尔纳兹莫加医院,记者见到了正在紧张忙碌的援桑医疗队队员。在异国他乡工作近一年,他们已基本适应这里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医疗任务。

  “我就是要挑战下自己。”第26期援桑医疗队队长徐卓群今年已53岁,是无锡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由这位专家担当队长,队员们都有了学习的榜样。来自无锡二院的副主任医师杨晓,在条件更为艰苦的奔巴岛工作。他告诉记者,他女儿今年11岁,但他在这里多了个10岁“女儿”叫法图麦,因严重车祸导致双下肢毁损伤及失血性休克。经过他们最大努力,虽然失去了左腿,却保住了右腿。“我们之间有个约定,好好学习,长大来中国上大学,中国爸爸会尽最大能力来帮助她。”杨晓说。

  “江苏医生个个都非常优秀,经常每天24小时工作,从不叫累。”得知以省委书记罗志军为团长的江苏省友好代表团不远万里前来,桑给巴尔前卫生部长哈桑女士特意赶到码头为江苏朋友送行。她告诉记者,她第一个女儿就是医疗队员接生的,如今女儿已在吉林大学读书了。

  “这里的人看到我们,都叫‘医生’。”江苏建工坦桑项目负责人吴燕飞对记者感慨道。由医疗援助结下的深厚友谊,近年来在中坦经贸合作领域普遍开花结果。来自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我省赴非投资项目已达35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33亿美元,其中赴坦桑尼亚投资项目25个,居我省在非投资的首位。

  “我是个热爱中国的人,我对江苏企业到坦桑尼亚投资合作非常满意。”坦桑尼亚总统马古富力对来自江苏的投资充满期待,并且向江苏省友好代表团开出了农业、海洋渔业、矿产资源开发等具体合作领域。

  “‘一带一路’建设,在国家总体目标下,发挥地方积极性非常重要。”省商务厅厅长马明龙对记者说,江苏是对外开放大省,面对国际竞争新格局、国际贸易新变化,通过与非洲国家合作,不仅可以发挥我省优势拓展新的市场,而且能打开通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新途径。

  记者在坦桑尼亚采访时注意到,除传统的对外工程承包外,江苏企业在这里已涉足农业、纺织服装、矿产资源开发等诸多领域。江苏海企两年前投资亿元建设坦桑尼亚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其中纺纱厂已于去年初正式投产,成为坦桑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纺纱厂。我国驻坦桑经济商务代表处代表林治勇评价说,江苏省已经被确认为对坦桑产能转移的两个省份之一,这个产业园项目是习近平主席访非见签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我们近些年对坦桑农业领域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江苏企业走进坦桑的成功案例。

  来自盐城射阳的杰龙科技集团,则将国内的“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移植到坦桑,目前在坦桑已种植5千亩葵花籽,计划未来实施3万亩葵花籽种植基地项目,实施原料种植、油脂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常州东奥服装公司进入坦桑已5年,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市场。“纺织加工业在这里绝对有潜力。”该公司总经理太泽浩透露,他们计划3年内用工达到8千人。

  从“样板园区”到“友谊之城

  工位上挂着“优秀员工”醒目标志,家住西哈努克省的柬埔寨姑娘温菲雅,在红豆国际制衣已工作近5年。和身边的小伙伴们差不多,今年22岁的小温只读过7年书,而如果不是红豆集团在这里投资建厂,她和她的众多伙伴们将是普普通通的农民。

  6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红豆国际制衣公司,温菲雅和她的工友们正在偌大的车间内忙碌。温菲雅告诉记者,她家中还有7个兄妹,来这里工作后,家中经济明显改善,而工厂也从生产西裤到制作整套西装,她的业务技能也进步明显,她喜欢这份工作。同车间的迪赖则是这里出名的技术能手。 “在这里工作后,我家的房子越来越大,我自己也骑上摩托车了。”面对记者,她笑得非常开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所言,“中柬是情同手足的好邻居,也是肝胆相照的好朋友”。西港特区的发展壮大,就是最典型的例子。8年前,由江苏民企红豆集团等中柬企业投资建设的西港特区,从莽原荒滩起步。这一中柬合作项目,被柬埔寨首相洪森视为“亲儿子”,并亲自参加奠基仪式。如今,西港特区吸引了包括美国、法国、韩国等在内的102家企业入驻,为当地解决了1.3万人就业。

  6月7日,适逢西港特区举行百家企业入园庆典,以首相洪森为首的柬埔寨各级政要都前来祝贺。省委书记罗志军率江苏友好代表团的到来,则让庆典的氛围更加浓厚。记者有幸目睹了这一盛大场面。洪森首相在庆典结束后欣然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西哈努克省的人均GDP已高于柬埔寨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西港特区。他对西港特区的发展非常满意,因为西港特区不仅发展壮大了当地工业,更让当地民众获得了工作,改善了生活。

  “柬埔寨只有西港特区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有更多的江苏企业来这里投资。”洪森首相这句话,寄予了对江苏企业的厚爱与期待。而这期待,显然并不限于经济层面。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情同手足”“肝胆相照”,则有了更多的温情注解。

  在西港特区内,有一家西港特区联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办的培训中心。6日下午,记者在这里看到,来自无锡的老师正在教柬籍员工及周边村庄学校的孩子们练习汉语。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告诉记者,无锡商院与西港特区公司共同出资,已开始联合培养柬埔寨本土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生。去年12月,首批9名柬埔寨西港特区留学生已到无锡商院开始为期3年的学历教育,学成后将回西港特区工作。“未来,我们还计划校企联合筹建海外大学。”周海江说。

  “江苏企业在西港之所以深受欢迎,与他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分不开。”在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布建国眼中,江苏企业承担了当地很多社会责任,彰显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和平友谊。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08年,早在西港特区开工建设之际,西港特区就捐资25.4万美元为当地修建学校。此后每年都要向柬埔寨红十字会捐款,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如布雷诺县渔民受灾后,他们捐赠大米,默德朗乡受灾后,他们捐赠饮用水。西港特区还把江苏“一对一”帮扶模式复制过来,发动中方员工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活动,并成立了中柬友谊公益志愿者团队。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西港特区将成为“一带一路”合作中令人瞩目的样板园区,成为连接中柬两国人民的“友谊之城”。

  本报记者 耿联

原标题:

编辑: 金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