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赵淳生:誓圆超声电机"中国梦"的"超人"院士
中国江苏网4月30日讯(通讯员周新华 王新 记者杨丽)4月28日,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77岁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和授奖。
上世纪70年代,赵淳生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激振器”,填补了国内空白。作为我国超声电机技术的开拓者,他创下了人生中多个“第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能实际运行的超声电机——行波型超声电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超声电机研究中心;创建我国唯一的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迄今为止,他及其团队研制成功60多种超声电机,申请有关超声电机技术国家发明专利200多项,其中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100项。研制成功60多种超声电机,其中一部分已应用于嫦娥三号、多种卫星、智能炮弹等高端装备,打破了国外在超声电机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几十年里,他以“超人”的坚强与付出,“超人”的坚持与进取,“超人”的爱国热情与工作激情,收获了科研事业上的累累硕果:2003年获国防科技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3年再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77岁的赵淳生厚积薄发后迎来了事业的“大丰收”,一年之内一举拿下了人生中5个重量级奖项:从年初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到年末的世界级“超声电机终生成就奖”,另有“超声电机技术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及“中国国际工博会(高校展区)特等奖”。
“超人”的爱国热情催生超声电机“中国梦”
赵淳生院士的“老本行”其实并非超声电机,而是振动工程及其应用。1992年,54岁的赵淳生教授应邀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进行学术访问,正是这次出国访问改变了他的主攻方向。
次年,当他围绕自己的专业抓紧“访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了麻省理工航空航天系举办的一场专题报告会——超声电机的发展和应用。该技术是对传统电机的挑战,可以使电机做得足够小,小到只有“米粒”大。这样的微型电机,甚至可以进入人的血管中。由于轻便、微型、响应快、控制精度高、无噪音和电磁干扰等特点,可广泛应用在照相机、手表、机器人、汽车、航空航天、精密定位仪、微型机械等领域。彼时,超声电机在日本诞生不久,正试图大举推向工业应用,美国则准备注入大量资金研发,追赶日本。在我国,超声电机还是一个稀有名词。
听完报告会,赵淳生两眼放光,他敏锐地意识到超声电机未来对我国大有用处,便毅然决定在年过半百的年纪,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超声电机这一全新课题。凭着振动学专业背景,他如愿成为麻省理工航空航天系超声电机课题组一员。美方给工资,他省吃俭用后购买相关资料和元器材。一年后,一直惦念着“要研制出中国的超声电机”的赵淳生,不顾家人的阻挠,带着5大箱资料,独自回到了南航。
一回到南航,赵淳生就急切地“上马”超声电机项目。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场地,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成为研究室;没有兵,就现招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各1名;没有经费,便借来1.5万元购买一台台式计算机和一台简易的打印机。就这样,只有4个人的团队踏上了筚路蓝缕的创新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个月不到,我国第一台结构完整、能够实际运行的行波超声电机在南航大一个简陋的实验室中成功转动起来,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
初战告捷,赵淳生一鼓作气,先后获得了国家“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成立了“南航超声电机研究中心”和“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前景一片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