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谢彬 蒋学:打造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
增长极是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内的推进性单元,具有强大的关联性、辐射性和带动性。把湖南打造成长江经济带增长极,对落实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战略,推进湖南发展格局,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呼之欲出的增长极打造长江经济带增长极,是湖南立足新格局、抢抓发展新机遇的历史使命。当中国经济步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跃然而出,联动了中国最具活动和潜力的一些省份,串起了整个“一路两带”。湖南融汇“过渡带”与“结合部”特色,拥有长江岸线164公里,“高铁十字”、4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加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叠加,湖南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国家战略地位进一步突出,打造长江经济带增长极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
打造长江经济带增长极,是湖南加快布局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长江经济带涵盖了11个省(市),占全国经济总量超过40%、国土面积占比20%、承载6亿人口,近24万亿元的经济体量,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湖南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超级计算机、IGBT、5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形成了“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市场和科技提升了湖南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对现有产业结构不优化、布局不合理的现状提出了转型的要求。打造长江经济带增长极,有利于在更高层次、更多领域、更大市场内加快对接融入,进一步提升集聚发展态势,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发展方式有效转变。
打造长江经济带增长极,是湖南落实三量齐升、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命题。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长江经济带十一个省市中,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的收入和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都实现了稳健增长,湖南省的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在全国居中,但0-14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接近30%,经济发展面临着老龄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重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增长极,有利于拓展湖南的产业版图,吸引更多经济要素和生产要素集聚,为落实三量齐升、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
五轮驱动的现实路径根据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创新能力常常聚集在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会逐步形成增长极。兼具时间和空间要求的增长极是一个扩散的系统,而实现两个空间相连的路径就是持续的产业发展、有效的创新应用、积极的市场需求、良好的开放水平和健康的发展环境等5个维度。
持续的产业发展。就是通过转型升级和布局调整,建立呈梯度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由先导产业增长—产业综合体增长—增长极的增长的不同阶段跨越。一是实施智造强省战略。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中广泛深入应用,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和高档数控机床等新的先导智能产业,建设一批重点领域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不断提升产业链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完成工业2.0、3.0到4.0的并行发展,加快“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转变,培育湖南极化发展新的主导动力。二是加快构建两个生产力综合体。重点打造长株潭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特色金融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支持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强辐射能力。加快打造岳阳市对接长江经济带桥头堡,依托城陵矶一港四口岸”优势,充分利用长江优质岸线资源,重点打造石油化工、食品及轻工、电力能源三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专用设备制造、节能环保、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大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航运物流、现代旅游、金融商务、商贸市场等四大现代服务业。三是加快全省范围内产业生产力布局。以京广和沪昆高铁等交通主干线为依托,整合全省四大区域板块优质资源,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首、衡阳和岳阳为两翼、怀化为尾,贯通长株潭、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四大板块的湖南“飞鹰形产业布局结构”,形成多点发展、多极支撑的内生发展格局。
有效的创新应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以实现产业化创新为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一是完善湖南制造业创新体系。通过建设一批促进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二是瞄准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集聚创新资源,引导企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通产业链。三是积极推进百项重点新产品推进计划和百项重点专利转化计划。通过重点项目的引领示范,打造从专利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的转化示范通道。四是紧密依托湖南省特色工业的骨干企业,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品牌设计企业,逐步建立健全湖南工业设计创新体系。五是强化知识产权运用。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培育一批具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优势企业,推动市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并积极稳妥推进湖南省国防知识产权解密与市场化应用。
积极的市场需求。立足扩大内需,以新型城镇化为带动,积极培育本地市场需求主体。一是重点建设国家级两型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促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周边城镇延伸,提高周边城镇的人口承载能力。着力强化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商务管理、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功能,构筑全省及长江中游地区经济活动组织和资源配置中枢。加快空港、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建设,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服务全省、畅达国内外的长株潭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二是构建洞庭湖城市群,突出石油化工、先进制造、食品加工、物流商贸等产业发展,优化江湖岸线开发利用,整合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能力,以岳阳为龙头,着力培育以岳阳、常德、益阳等为中心的环洞庭湖新型城市群。三是打造湘南城市群,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重点,突出产业转移,建设面向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物流中转基地。四是打造大湘西特色城市群。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已有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城市。合力打造以怀化为龙头,产业特色明显、城市协同发展的现代西部特色城市群。
良好的开放水平。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开放合作的水平与层次,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形成密切联系、相互合作、协同共进的产业发展局面。一是深化优势产业间对接融合,加强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与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竞争能力。二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步伐。重点鼓励优势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商品市场、技术研发中心、生产加工基地和资源开发基地。鼓励企业进入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三是促进产业合作发展。利用“中博会”“农博会”“文博会”等会展平台等资源,建立外贸合作机制、预警机制,共建商务合作平台,推动区域企业建立联盟,共同利用技术、品牌、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健康的发展环境。有效破解资源环境和制度环境制约,一是加快产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将制造与修复、回收与利用、生产与流通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模式。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强化产品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引导社会采购绿色产品和“两型”产品,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二是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一湖四水三屏”生态保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开放经济带提供重要的生态保障。加快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地区间生态补偿与生态支付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系统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三是营造公平合理有效的制度环境。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认真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大力推进商事制度“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证一号”等改革。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科院)(《新湘评论》2015年第19期)
原标题:郑谢彬蒋学:打造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