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那片海滩的名字,叫“诺曼底”

29.05.2015  10:09

  从巴黎一路向西,驱车三个多小时,我们来到诺曼底的奥马哈海滩。奥马哈海滩(Omaha Beach),1944年6月6日盟军实施“霸王行动”进行诺曼底登陆的五个目标海滩之一,由美军负责进攻。据盟军官方数字:诺曼底登陆首日,仅在奥马哈滩头就长眠了2500名美军战士,几乎每一米宽的海岸线就倒下一人。血色长滩,从此成名。

  有一组数据,最能说明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为成功实现登陆目的,盟军先后调集、投入了36个师,总兵力将近300万人。在1944年7月7日针对卡昂展开的集中轰炸中,盟军对面积不足4万平方公里的这片区域投下了大约2500吨炸弹,将这座城市炸成了一片废墟。截至1944年7月底,战争双方已有超过20万人在这场战役中丧生,其中盟军方面的伤亡人数超过了12万人,被歼灭、俘虏的德国军人也超过了11万人。到了1944年8月底,盟军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击毙以及俘虏的德国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余人,超过40万人的德国部队相继在战争中损失殆尽。

  在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口中,是如此评价这场发生在诺曼底海滩上的人间惨剧的:“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儿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我所见到的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脚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

  战争,永远是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出现过的最大灾难。在它面前,无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一支军队、一群百姓,又或只是一个家庭、一个生命,都显得微不足道。它可以瞬间削去一座山或改变一条河流的走向,也可以在转眼间毁掉一座城市及城市中的所有生命。

  一路从巴黎、巴约、卡昂采访而来,我们发现几乎每次,在问采访对象“你有没有亲人经历过二战”这个问题,几乎都会得到“”这个答案。“诺曼底附近有不少村落。有一天,德国的SS军团开着两辆坦克,进入了我们隔壁一个村落,村子里的人们都躲在了地道里,但不幸还是被发现了,327个人被杀,只有7人活了下来”、“我夫人的姑父就在二战时被德国人抓去,后来被杀害了”、“我姨妈D-day那天早上去田里干活,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我们没有见到她的尸体,但田里有几个弹坑”、“我是美国人,我祖父就参加过诺曼底战役,不过他回国后一直到离世,都没有跟我们讲过这场战争,因为他怕那样的残酷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不好的阴影”、“我的父亲被德国人抓去做苦力,战后才回来”……不管是埋在墓地里、侥幸回了家,还是长眠在硝烟中的人们,他们都有名有姓,有亲人也有梦想,但都不得不在山河破碎、家庭离散的战争中,或长或短地走完生命的旅程。

  在诺曼底的纪念馆里,有一部BBC制作的纪录片,其中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BBC邀请了当年在奥马哈海滩攻占德军炮台的美军士兵们。大部分老兵面对镜头,都不愿回忆那场残酷的战争,更不愿回忆起杀害同伴的德军,只有两位老人表示愿意接受采访。但当两鬓斑白的老人向记者演示了当时攻占海滩的作战方式后,记者突然问:“你们愿不愿意与你们的敌人,在60年后握手言和?”问得很突然,但两位老人都坚定地说“愿意”。这时,从炮台后面,走出一位白发老人。“他,就是当年射杀你们战友的那个,被你们称为该死的法西斯杂种的党卫军。你们愿意在镜头前,握手言和吗?”主持人问。三位老人的手握在了一起,相对无言,都哭了。哭得很悲壮。在诺曼底海滩上,与德法两国正开展活动的孩子们玩着“一二三木头人”游戏,只觉天高地阔。一阵海风吹来,所有历史穿过。

  光阴荏苒,当年被炮火夷为平地的城市废墟上,新的城市已蓬勃发展。高楼林立间也再难觅往日的烽火连天。只有在曾经折戟沉沙那片海滩上,还能依稀看见永远挥散不去的那一缕硝烟。海滩上,耸立的纪念碑,时刻提醒人们,登陆战役的背后,是7000万人的死亡。“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大量的颠沛流离、国破家亡、几代人的伤痕,那个时候才刚刚开始。而那个在1944年6月6日,被无数生命争抢着爬上的海滩,则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那片海滩的名字——叫诺曼底。

原标题: 【记者手记】那片海滩的名字,叫“诺曼底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