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儿歌, 你还记得几首?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时光在流逝,这些欢快的儿歌也逐渐远离我们。3月21日是国际儿歌节,您还记得那些曾经伴随你成长的儿歌吗?
1 儿歌,能够净化儿童的心灵
唱儿歌,是孩子们最乐于接受的一种形式。一些经典的儿歌往往能够净化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养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比如儿歌《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小姑娘,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孩子们通过唱这首儿歌,知道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再比如《国旗国旗真美丽》,“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这首儿歌虽然简单易唱,却让孩子们从小知道热爱祖国。再比如《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孩子们拾金不昧的良好品格,就在传唱这首儿歌中慢慢形成。
2 70、80、90后眼中的儿歌
提到儿歌,不同年代的人脑海中回想的是不同的旋律。
曹敏是一名70后,10岁之前,她在柏木桥长大,10岁之后,她和妹妹一起到靖江城里插班上小学,至今,她还记得儿时在乡间,和一大群孩子踩着河面上的冰凌,一面朗声歌唱儿歌的情形。“一九二九,相拢不出手。三九四九冻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杏花开,九九燕子来。”曹敏说,那时候的生活十分清苦,但苦寒中有豪勇,憧憬中有欢乐,在最严寒的冬日,胸中总是装着一个春天。
在80后陈娟的印象中,《小燕子》的旋律总是挥之不去,她自小在乡间长大,每到秋天,总会一边哼唱着儿歌,一边在草丛中翻找着“燕子草”——那种像燕子一样,有着两根尖尾巴的草籽。
90后的小袁在江山公司工作,如今是一名准妈妈的她,开始在网上搜一些儿歌作胎教。每天晚上,她会找一些或欢快或柔和的儿歌播放给小家伙听,放松心情的同时,也感受着小家伙在肚皮里面活动的甜蜜。她喜欢听经典儿歌,听到那些熟悉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少先队队歌》等旋律时,她便想起以前每次春游路上,与小伙伴们唱着歌儿,叽叽喳喳聊一路、吃一路的开心时光。
3 现在的孩子更喜欢流行歌曲
00后,或者10后的孩子们都唱什么儿歌?记者进行一番采访后发现,传统的经典儿歌很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流行歌曲或者网络歌曲。
徐女士的儿子正上小学三年级,一次开车送儿子上学时,她像往常一样打开车载电台,让她意外的是,电台里播放出来的《月半小夜曲》,儿子竟然也在后座唱得有模有样,虽然是一首粤语歌曲,但能听出来音调基本唱准了。“什么时候学会的?”面对提问,儿子不屑地说,爸爸车上经常放这首歌,我早就学会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儿歌流行化”并不是个别现象,在幼儿园或者低年级的学生中,孩子们更喜欢唱流行歌曲,像《小苹果》、《大梦想家》、《青春修炼手册》等等。
4 教育部门将会提升对音乐的重视程度
我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殷建刚介绍说,儿歌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学堂乐歌》算是新中国儿歌的起源,但这些歌曲只是我们国家的人填词,曲调则来自日本、美国、法国等地,比如“打倒列强、打倒列强”这曲调就是取自于法国的经典名曲“两只老虎”。再比如“送别”,那优美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曲调,就是由国外的作曲家谱写。
“以前,没有音乐课,只有唱歌课,在唱歌课上,就经常传唱这些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殷建刚说,改革开放后的一些儿童歌曲,则更多表达是舒缓、童真的语调,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与微笑》《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等等。
针对现在不少儿童对于流行歌曲随口就唱的现象,殷建刚说,传统儿童歌曲在现在儿童中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优秀儿歌推广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与网络、电视上广泛传唱有关。
现在,各级教育部门也加大了对音乐的重视力度。2019年,音乐、美术将会被纳入中考成绩,在小学、初中的课堂上,优秀儿歌将会不断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