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百姓获得感持续提升

27.01.2016  10:10

  邳州牢固确立“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改善民生”理念

  新华报业网讯 12日晚,邳州市运河镇文联巷不到1000米长的路段,新安装的8盏路灯泛着黄光,让人在寒冬中有一股暖意。当晚9时许,72岁的退休工人胡丙礼在路灯下悠闲地遛着小狗。他感慨道,路灯虽小,却让人心里很亮堂,有安全感。

  新年伊始,走访邳州城乡,民生见闻点点滴滴沁人心脾,百姓因“获得感”持续提升而“点赞”声声。“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要让群众在方方面面感受到民生共享理念带来的各种‘获得感’。”邳州市委书记王强多次深情寄语全市干部,要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尽心尽力为百姓办实事。

  百姓出行,无疑是“民生焦点”。在邳州,新贯通的53公里的城市大外环,规划之初就是要途经炮车街道四王村。13日一大早,该村农民李绍培装了满满一车的山楂发给盐城客户,“以前大车根本靠近不了村子,要用小车转运货物。”今后,得益于这条大外环,四王村的大货车只要10分钟,就能直接驶上最近的311国道。

  不光修路,还有车。今年元旦刚过,邳州城区在保有120辆燃气环保公交车基础上,又在我省县级市中首家大批量投入使用80辆纯电动公交车。目前,邳州新能源汽车总量已达200辆,占全部公交车的比重提高至72.5%,而且“一块钱走遍邳州城”。另外,邳州的镇村公交体量也位居省内前列。“燕子埠镇交通最不方便,率先开通了镇村公交。”邳州市运管所客运科科长庄森介绍说,全市已有11个镇开通镇村公交线路,共有27条线路,并于城区建成3座客运站,实现无缝对接。

  居者有其屋,是邳州民生建设的题中之义。14日,家住邳州城西,今年74岁的原肉联厂职工张卫林,刚吃过早饭就开始装修新房子了。“我在棚户区住有45年了,和老伴住的平房只有29平方米。”对于自己专门挑选的一楼63平方米房子,虽然不大,但张卫林说,自己很满足了,抬头就能看到窗外的花草树木呢。

  像张卫林一样,邳州市首批997户棚户区居民最近顺利上房。城西,邳州曾经的国有企业职工聚居区,历经时间变迁和岁月洗刷,这片生活区历经沧桑的屋檐挡不住风霜,残破狭窄的窗户透不进阳光。“不能让为邳州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一代产业工人寒了心。”邳州决策者经过反复摸底、调研,于2年前作出重大决策:实施城西棚户区改造,“确保30%的小区绿化率,苗木品种都要统一规划,要把棚改新居建设成为人见人爱的安置小区。

  民生所系,邳州做足关注“老少”两头的福祉文章。元旦前夕,邳城镇城北村村民刘福云、石启兰老两口,同时入住了邳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这是邳州斥资2亿多元新建、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民生工程。“这里是全市唯一集中供暖的地方,住在这里关节炎也不会轻易犯了。”刘福云夫妇说,福利中心建有全科门诊,住着让人舒心、放心。“发展养老事业,只因重晚晴。”据邳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学东介绍,全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28.6万,占总人口的15.1%以上,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理应体现在老有所养的保障上。

  在福利中心,一套基于“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系统正在紧张建设中。该项目负责人陈竞告诉记者,该系统涵盖居家养老、家政等八大类40多项线上线下服务,“十三五”期间即可覆盖全市老人,“其中五保、低保、重残等特殊群体,将全部享受免费服务。”“所需费用全部由财政兜底。”陈学东表示,要将福利中心建成一处江苏一流、在全国拥有影响力的智能化养老基地。

  风雨多经志弥坚,民生优先“新常态”。前不久召开的邳州“两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市拟定的5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完成47件,实事求是地公布“完成率”,仍赢得当地市民、网友的一致“点赞”。其中,“14.9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市民活动中心、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7个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桃花岛公园改造一期工程竣工开园”……

  2015年,邳州市跃居全国百强县第43位。站在“十三五”新起点,王强提出,民生建设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项目,社会经济越是发展,越要重视民生建设,要创造更多成果,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本报通讯员 丁庆飞 范雪强 本报记者 王佩杰 李刚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