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要零花钱未果 苏州少年举刀弑父沦为杀人犯
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认识和形成的阶段,有些孩子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亲人的关爱,他们的性格从内向、孤僻变得自私、任性、暴躁,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苏州市虎丘法院统计,2012至2014年,共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2件,参与犯罪的未成年人98人。通过对案件进行分析,85%的犯罪未成年人均来自离异、留守、溺爱、打骂等家庭,可见家庭监管和教育的缺失是他们犯罪最直接的原因。
打骂型家庭
案例:讨要200元零花钱未果少年举刀弑父沦为杀人犯
2011年7月,小斌的几个朋友远道而来,小斌想做东请客就向母亲讨要200元钱。母亲说没钱,父亲则在一旁骂他“不务正业”,甚至要举手打他。没有要到钱请客吃饭,小斌与朋友不欢而散。晚饭时,小斌和叔叔一起喝酒,几瓶酒下肚,小斌越想越窝火,扬言要杀了父亲,他叔叔以为他说的是醉话,就没有太留意。没想到,小斌找了一把长42cm的刀真的“杀”回了家,看见父亲就冲上去一阵捅刺。经过抢救,小斌的父亲脱离了生命危险。虎丘法院本着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他有期徒刑三年。
法官提醒:简单、粗暴、恶劣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和畸形的心理,一旦有了一个导火线,就必然会爆发出来。
留守型家庭
案例:厌学少年伙同他人抢劫,废品收购站被洗劫一空
2012年5月某日凌晨,苏州浒墅关镇废品收购站的老福一如往常地在整理废品。突然,六个人翻墙而入,“我们是抢劫的,只要钱不要命,快点把钱交出来。”老福刚想逃跑,就被这六个年轻人团团围住,紧接着就是一阵拳打脚踢,还被捆绑在了椅子上。最后,六个小伙子采用捆绑、搜身等手段,劫得现金400元及废铜若干。
六名罪犯中,小强才16岁。他从小就被父母“扔”给爷爷扶养,到了14岁才随父母来到苏州打工。由于缺乏父母必要的监管,小强整天游手好闲,出没在网吧、游戏厅,还结交上了一些不良青年。由于没钱“逍遥”,他伙同他人抢劫,结果把自己送进了监狱的大门。
法官提醒:在留守少年身上,疏于管教成为一种无奈的“放纵”。很多留守少年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即使后来和父母一起外出打工,父母也不监督照看。由于涉世不深,这些未成年人不能正确认识和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
离异型家庭
案件:母亲扔了他的枕头套15岁少年举刀要杀母
父母在小超9岁时离了婚。小超因缀学一直在家玩游戏,面对母亲的责骂早已见怪不怪。可有一天,小超突然发现自己心爱的枕头套不见了,以为被母亲丢掉了。小超顿时怒不可遏,竟拿了把刀要杀死自己的母亲,幸好被赶到的民警制止。
经过鉴定,小超有精神偏执症状,属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小超在接受了11次心理辅导后彻底悔过,虎丘法院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对其宣判了缓刑,并对其犯罪记录进行封存。
法官提醒: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本身就负有爱护、教育子女的职责,不能仅给予物质上的满足,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关爱,否则,孩子容易内心孤僻且敏感脆弱,容易对家长管教产生逆反心理。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