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点记者警营一日|有我“霹雳手段”,百姓“心里踏实”

07.07.2017  10:23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video标签,不是触屏设备吗?

  炸弹爆破、百米狙击、反劫持行动、直升机索降……这一幕幕警匪片中的场景尽在眼前。近日,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走进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零距离感受特警千锤百炼出的超强战斗力,也感受到了老百姓安全感日益提升的来源。

   严管苦训,铸就“霹雳手段

  场景1:在南京特警支队龙虎突击大队的训练基地,一帮“悍匪”在一幢居民楼的4楼劫持了群众,企图负隅顽抗……直升机飞来,特警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索降楼顶;外围,突击队员悄无声息地接近。一声枪响,突击队员多路齐进,狙击匪徒、破窗、爆震弹炸响、突入、解救人质、离开现场……所有环节结束,记者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不到半分钟!

  场景2:烈日之下,100米外,一名突击队员手持一枚鸡蛋站立,狙击手王开春不慌不忙地瞄准,大队长胡冰一声令下,击发!只见远处突击队员手中的鸡蛋瞬间被打得粉碎,人安然无恙!

  背景:龙虎突击大队组建于2005年12月,2009年成为公安部认定的10支国家级反恐力量之一,现有队员不到60人,堪称精英中的精英,主要承担反恐、防暴和处置突发事件等特殊任务。近年来,成功处置劫持人质案件13起,解救人质18人;完成重要警卫任务50余批次。

  故事:南京近年发生的多起劫持人质等事件中,龙虎突击队往往是最后一张王牌,而要想保证关键时刻给予犯罪分子致命一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必须的。采访当天正午温度高达33摄氏度,记者站着不动都不停地冒汗,训练场上突击队员们一身长衣长裤,闷热可想而知。每天训练,队员不知要出几身汗,衣服上都是大块汗渍。

  搏击拳拳到肉,半分钟徒手攀登15米高的楼顶,直升机无安全防护索降……记者问突击队员:“为什么训练没有保护措施?”队员回答:“安全防护绳会影响机身在空中的稳定,防护工作耗时间,人质等不起……”大队长胡冰告诉记者,突击队员训练运动量远超专业运动员,很多队员都受过伤,肋骨断裂、脑震荡、脑部淤血……怎么办?恢复好了继续练!特警支队支队长李渤表示,“忠诚”是南京特警的第一品质,在此基础上的“严管+苦训”,则是战斗力的保证。

   巡防改革,百姓“心里踏实

  场景3:晚上9时许,机动武装巡逻三大队副大队长王百洲带着十多名队员在迈皋桥的万寿地区设点盘查。一位胳膊上满是刺青的奔驰车主抱怨:“怎么一个晚上被你们同一拨警察查了两次?”王百洲告诉记者,巡查地点和频率不固定,就是要让不法分子无从判断规律。

  37岁的南通人严昊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做小生意已经10年,这两年眼瞅着万寿地区从每个晚上都可能打上好几架的地痞流氓聚集点,变成安居乐业的社区。他笑着说:“现在再晚在街上走心里都不慌了。

  背景:2015年以来,南京公安将巡防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警务工作服务站建设运行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市巡防力量专业化建设,全面建设指挥与管理相统一、任务与保障相适应、勤务与警情相衔接、专职巡逻力量与社会化力量相补充的大巡防格局,不断健全屯警街面、动态防控、快速处置、服务前置的新型巡防模式。南京警方推行巡防体制机制改革效果明显:2016年刑事案件总量同比下降26.01%、“六类侵财”案件同比下降33.5%。

  故事:遍布全市的29个警务工作站,街头随时可见的执勤民警和警辅人员,一旦“有事”就能快速响应,这样的“平安指数”老百姓感同身受。每次晚上骑车回家时,刁皓宇都会路过青奥警务工作服务站,“公司加班多,女孩子深夜骑车多少有些害怕,这个警务站建好之后,我和同事心里踏实了许多。

  记者现场体验武装巡逻,从特警支队出发,到绕城公路口的马东查报站,随后前往迈皋桥,最后前往玄武区的1912街区。当晚驱车40多公里,跟车巡逻3个多小时,一点“状况”都没出。特警支队副支队长李祥说,“没状况就是最好的状况,有时候,没有新闻才是最好的新闻。”在巡防工作改革伊始,每天晚上的巡防都“战果累累”,隔三岔五就能查到管制刀具甚至枪支,但现在那些以前经常“出事”的街区,也不容易查出问题了。

  2016年入夏后,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牵头全市巡防条线单位将警力向夜间倾斜,开展精准打击,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00余名。李渤告诉记者:“去年整个夏季有影响的街面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恶性砍杀案件零发案。”这个大写的“0”是对巡防工作成效最好的肯定。

  记者在南京公安特警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正在市区执行巡防任务的几十辆警车位置清晰可见。用鼠标点击屏幕上任何一辆警车,警车摄像头抓取的图像就即时显现在大屏幕上。10点38分,控制台上传来一条即时信息:“有市民报警:广州路有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半分钟不到,附近的巡逻车传来信息,“人已找到”。神速!

   温馨关爱,让“”留人更留心

  场景4:特警支队大院里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一个大字:“”。傍晚6点半,活动中心里面,七八名年轻的特警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有的特警队员在健身房练力量,年轻的女特警在一旁练着街舞,还有的特警队员在阅览室看书、上网浏览……走下工作岗位,特警队员的一切都和同龄人没啥两样,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背景:特警待遇不算高,训练辛苦,执行任务有时充满危险,照顾不到家人是常态。2009年特警支队赴外地执行任务时整整9个月没回南京……

  故事:特警支队政委王小梅感慨:“严管+苦训”是特警支队战斗力的保证,但是如果没有“厚爱”,“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一位队员告诉记者,两年前他的父亲生病了,到南京医治。当天正是他值班巡逻,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忠孝难以兼顾。队里领导了解到情况立即对接医院,帮助解决了就医问题。父亲出院时就说了一句话,“你一定要好好干,才对得起单位和领导”。2009年一位特警在外地执行任务,特警支队特地在他爱人临产时拍摄了视频,让他在千里之外能看到母子平安,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

  53岁的支队长李渤让小伙子们服气的,不仅是1分钟手枪速射10发子弹能打100环,更因为他身上的长兄风范。李渤忘不了2008年5月,他带队在汶川震区全力救灾,年轻的队员们在晚上突然给他端出了一碗泡好的方便面,原来这一天是他的生日,这碗面让他终身难忘。

  记者在龙虎突击大队看到了著名的武林高手——“小白”。他以前是少林寺俗家弟子,法号释行飞,他的师兄弟给大老板当保镖,一年收入50万元,而“小白”甘心在特警岗位挥洒汗水,因为有“使命感、自豪感以及对家的归属感”。每年特警支队“还编”转岗的指标,往往用不掉,这就是“”的魅力。

  交汇点记者孙庆陈治伊万程鹏通讯员宁公宣

  实习生陈俨交汇点记者万程鹏摄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