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善解矛盾的援藏女律师严海霞
日喀则的隆冬,寒风侵肌,冰凝大地。
“突及其(藏语“谢谢”的意思)!谢谢严律师!”
1月18日一大早,尽管日喀则气温骤降至零下15摄氏度,但刺骨的寒冷挡不住平措次仁的喜悦,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和藏语一个劲地道谢。
他口中的“严律师”,就是江苏省首位报名援藏王学剑律师事务所女律师严海霞。
“桑珠孜区地处日喀则东部,有10多万人口,却没有一名律师。当地群众对法律服务渴望之极。”严海霞说。
“严海霞在雪域高原、在珠峰脚下,用细心释法说理,用耐心建立信任,用真心服务藏民,被誉为绽放在藏民心中的‘格桑花’。她是我们江苏律师的骄傲!”
——镇江市司法局局长 张宇轩
“严律师讲法管用实在,她教会了我懂规矩、守法纪。”索朗次仁说,要不是严律师,我肯定做出违法的事。
索朗次仁有两个孩子归前女友抚养。去年4月底的那场大地震,让他感觉家人陪伴的重要。他找到久未联系的女友,想接回两个孩子。多次沟通未果,他准备对女友采取过激行为。
在法律咨询交谈中,严海霞察觉索朗次仁几乎是个法盲。于是,她召集全村160多个藏民,从法律登记婚姻、事实婚姻、同居、重婚、抚养等方面入手,向藏民们讲述了婚姻家庭中常见的法律关系,并用法院判例阐述由此引发的不同法律后果。索朗次仁听后受益匪浅,当场打电话向女友道歉。
严海霞在普法时采取“你点我讲,你提我答,按需授课”的形式,藏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我们看得懂、学得进。”
去年10月15日中午,40多个藏民把区政府大门围得水泄不通。区信访局一个电话打给严海霞:“严律师快来……”
放下电话,严海霞急匆匆赶到现场。
“严律师,您评评理,公司欠我们200多万元押金、2000多万元运费不给,我们没法活了!”一位康巴汉子挥舞着拳头气愤地说。
“大家别急,请相信法治,有问题靠法律处理!”为避免冲突,严海霞临阵不慌,冒着凛冽的寒风,一边询问事情过程,一边安慰藏民保持克制。
原来,5年前,当地某运输公司将藏民们出资购买的运输车登记在公司名下。从2015年4月起,因经营亏损,公司停发了所有驾驶员工资。一时心急的藏民们便围堵区政府门口。
在收集相关材料时,严海霞敏锐察觉到这家公司除了拖欠藏民工资,还欠下大量外债,已撑不下去。如果公司将藏民出资购买的运输车用来偿还债务,将对藏民造成更大损失,很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群体上访。
为尽快实现受援人诉求,严海霞提出“在依法追讨工资的同时,将挂靠车辆等资产变更,成立属于自己的运输公司”的建议,得到了藏民们的一致赞同。
随后,她全程参与前期沟通,召开股东大会、拟定公司章程、申请运输许可证等新公司设立的各个环节。在严海霞的帮助下,藏民们如愿拿到了拖欠的工资款和工商营业执照。
“海霞性格中有江南女子的温柔细腻和善解人意,这让她很容易融入当地百姓。”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司法局副局长 巴桑次仁
“严律师,您懂法,你一定要帮我们!”去年10月31日下午,雨雪渐止,朔风凛冽,17名满脸焦虑的藏民翻山越岭找到严海霞。
“我们都曾是某国企参股员工。因企业改制,在没有买断员工身份的情况下,公司将所属土地、房屋等资产私自出售。而企业成立之初的参股员工分文未得,大家无法接受。”略懂汉语的老员工其美格桑红着眼眶说,案件涉及在世老员工有80多人,还有50多名已去世的员工家属。其中有不少困难家庭。
“这涉及很多法律问题,我一定依法为你们讨回公道!”尽管严海霞知道工作量巨大,但面对藏民期盼的眼神,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法援案件。
第二天开始,严海霞搭乘桑珠孜区司法局的车,9天里跑遍日喀则的东嘎、江当、聂日雄等6个乡镇,挨家挨户登门收集、核对,整理了100多人的身份证、工作年限、低保户证明等信息。分析案情、明确诉讼请求、起草起诉状、办理委托代理手续、开会讨论和汇报案件进展……
严海霞一丝不苟,以过硬的业务技能,解决了诉讼中一个又一个难题,庭审法官全部采纳了她的代理意见。100多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6个多月来,严海霞克服高原缺氧、气候寒冷、语言沟通等诸多不适,为当地藏民代理法律援助案件10件,为区政府审核修改合同11份、出具法律意见书4份,成功调处4次群访事件涉及300余人,化解社会矛盾17件。
(本报记者 丁国锋 本报通讯员 张全连 向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