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专家:要敢于触动“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上的利益
治理跑官要打破“一把手”在选人用人方面的权力垄断,打破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僵局。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近日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上发表上述文章称,跑官要官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默契的官场潜规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曾向部分巡视单位反馈巡视情况,发现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就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庄德水说,不可否认,跑官要官已在一些基层政府形成普遍性的政治生态,是选人用人方面典型的不正之风,其具有利益性、人情性和欺骗性。
在利益性方面,跑官要官者多以能够影响自己政治命运的人为对象,通过利益输送或交换来换取官位,发展到严重程度就会过渡到“买官卖官”。
在人情性方面,这些人以人情关系为纽带,以地缘、业缘、学缘等为网络,利用熟人网向有关领导说情和打招呼,谋求提拔重用机会。
在欺骗性方面,跑官要官者以弄虚作假作为谋取官位的手段,表面上低调勤勉、忠诚能干,背地里拉拢人心,为自己升迁造势。
跑官要官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默契的官场潜规则,是对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破坏,会让政府失去公信力,危害党管干部的权威性。
治理“跑官要官”面临困难
当前在治理跑官要官过程中,面临着不少困难。
在选人用人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关于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明确要求整治跑官要官行为。
但这些制度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其要害在于跑官要官问题的发生与政治生态恶化密切关联。
所谓政治生态,是一种行为空间,它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选择,谁超越特定的政治生态空间,谁就可能被排挤出去。
如果政治生态不断恶化,官场就会出现“逆淘汰”,即清官难以立足,且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打破“一把手”选人用人垄断
庄德水表示,跑官要官现象普遍与“一把手”目前仍居于权力中心,对选人用人事项有绝对的决定权直接相关。
因此,治理跑官要官现象要敢于触动“一把手”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特殊利益,打破“一把手”对选人用人的权力垄断,实现选人用人的公开透明化,并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要强化选人用人的责任机制,分清选人用人部门和提名者、考察者的责任,实行选人用人的责任连带,既严惩跑官要官者,又严惩封官许愿者,对跑官要官行为形成威慑力。
从选拔任用程序来说,要实行谁提名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根据选拔任用的程序和职责分工,要求相关部门和主要领导对选拔任用工作负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以“能下”机制瓦解投机心理
跑官要官者所欲求的是“能上”,而治理跑官要官问题应实行釜底抽薪之术,在切断跑官要官者“能上”通道的同时实行“能下”机制,打破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僵局。
要执行《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组织调整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制度安排,促推良好的选人用人政治生态的形成。“能下”机制的推行将进一步瓦解政治投机心理,降低跑官要官的利益期望,提高跑官要官的腐败成本。
用人出现问题追究领导责任
庄德水认为,凡在用人选人方面发生不正之风、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在追究具体负责人责任的同时,还要上追一级,追究用人单位党委主要领导、组织部门等有关领导的责任。要注意把问责的板子打在具体领导身上,而不能以集体决策为由让主要负责人逃避审查。
各地措施
给说情者建“问题台账”
庄德水说,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治理跑官要官的政策,如南昌市探索划定跑官要官红线,规定凡一年内三次以上或同一岗位工作不满两年就向组织提出明确岗位调整诉求的,以及不按层级管理要求越级向上级组织提出明确岗位调整诉求的行为,均视为“跑官要官”。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出台《非定向推荐干部暂行办法》、《乡科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等选任工作配套制度,制定“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问题台账等。
“问题台账”由组织部门牵头建立,要求基层部门定期填报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人员登记表、处理表以及自查自纠表等信息,根据上报情况综合分析,对说情打招呼的一律记录在案,实行重点监督、严肃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
这些探索都为新时期规范选人用人机制提供了实践借鉴。(记者汪红)
原标题:反腐专家:要敢于触动“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上的利益
稿源:中新网
作者:汪红